4月27-30号,2025年全区新社员培训班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林怀勇围绕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与培养进行
近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决定,授予100名同志第九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其中九三学社3社员获此殊荣,他们是:广西大学王英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川佩,广西师范大学覃德清。
自治区优秀专家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是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代表。
此前,在1992年至2013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命名表彰了八批自治区优秀专家共295名,其中,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副主委、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教授蔡敢为被授予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九三学社玉林市委原主委、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黄德征,社员、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张昌龙被列为继续管理第一至第七批部分自治区优秀专家。至此,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共有6名社员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
链接:专家简介
王英辉,女,辽宁沈阳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生态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沉积记录与演变趋势、海岸带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现为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科技规划编制专家、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广西食品安全标准审查专家、广西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获“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教育系统“巾帼标兵”、第十一届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广西自治区区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九三学社优秀社员、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荣誉称号、指导大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科技竞赛国家二等奖和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近年来承担科技部863重大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基金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计划课题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和核心学术论文8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得授权专利10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1人。
许川佩,女,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西优秀专家。现任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实验示范中心主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委员、《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编委。2006年6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PortlandState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自2001年6月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作。1995年被评为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2007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018年获第九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区基金和应急管理项目5项,其中主持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中排名第1一项、排名第2二项、排名第3一项、排名第10一项)、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0)、广西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排名第10)、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6)、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2)。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出版译著1部,获发明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3项。
覃德清,男,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广西壮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2018年被评为第九届“广西优秀专家”。
先后主持《社会文化人类学与壮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验和研究》《中西部开发与珠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等4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课题《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壮族民歌文化习俗传承与延续的调查和研究》的研究。
目前,已经出版独著6部,在《文学评论》《民间文学论坛》《民族文学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相关成果荣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排名第二的《开发民族审美文化资源,推动民族地区中文学科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独著《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与王杰等合作,排名第二的教学成果《中文学科为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模式和途径的探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