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郁二蒙:以“所长”服务“所需”, 助力广西渔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5 撰稿人:覃卓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论文只是解决生产一线问题后的成果分享,产业认可才是对工作绩效的最好证明。”——郁二蒙

2022年2月,作为第22批来桂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郁二蒙挂任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两年来,他积极发挥自身所长,为破解广西水产品加工困境、助力广西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热点 培育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广西存在水产品加工技术及工艺落后、质量控制检测技术缺少等问题,特别是在国内不少发达省份已经布局2.0班水产预制菜的背景下,广西仍缺少大宗和特色水产品预制菜的布局和开发。为抓住“预制菜”行业重大需求热点,郁二蒙牵头申报、并获批广西首个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水产品加工教授工作站,牵头组织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广西第一个专门从事水产品预制菜研发的加工团队。经多方努力,广西成立了预制菜联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创建水产预制菜技术创新平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加工室也日趋成为我区水产预制菜研发的中坚力量。

提质增效,助推螺蛳粉产业发展

螺蛳,作为螺蛳粉的“灵魂原料”,是做大做强螺蛳粉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螺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缺少新品种、养殖效益不高等问题。为共同推动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郁二蒙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珠江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与柳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育研发螺蛳新品种。2023年,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获得国审螺蛳新品种—环棱螺“蠡湖1号”。该品种是以10000只野生环棱螺作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壳宽为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野生群体相比,生长周期可缩短至8个月,体重提高28.54%,壳宽提高10.14%,养殖产量提升约30%。这一高品质螺蛳品种的推广养殖,大大提高螺蛳产业效益。

图片2

图为郁二蒙(右二)在柳州螺蛳粉企业调研

联合攻关,构建高效稻渔综合种养体系

稻渔综合种养是稳粮、增收、扶贫和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但稻渔产业绿色发展存在养殖面积小、品种单一、模式粗放、效益低等瓶颈问题。为推动广西稻渔产业化发展,郁二蒙联合浙江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稻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广西水科院、广西水产站,在形成稻渔生态种养理论的基础上,确定稻田空间布局、密度协同配置、氮素施用调控等重要技术参数,构建起以“稻-鱼+再生稻”三江模式、反季节“稻-小龙虾”模式、“稻-鳖”仿生态养殖模式和“稻-螺”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四大主导模式为核心的稻渔综合种养体系,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突出贡献。相关成果获得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同一等奖),这也是广西渔业领域首次获得的省部级一等奖。

图片3

图为郁二蒙(前排左)在桂林调研稻渔种养情况

引智入桂,推动广西渔业科技创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均位于珠江流域,广东渔业发达、技术先进,广西资源丰富且临近东盟国家,二者若能深入开展多方面合作,将能促进互利共赢。为此,郁二蒙积极促进双方共建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并联合开展科学试验、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联合开展“部-区”共建的现代化设施渔业示范园区、“育繁推”一体化育种科企联合体、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本土特色水产品或地理标志水产品全国推介和品牌创建等工作,以此加快推进广西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广西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两年的挂职生涯,让郁二蒙爱上了如诗如画的八桂大地。稻田里的荷花鱼,陆基圆池的罗非鱼,飘香的螺蛳粉,都让他久久萦绕于怀。(覃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