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潘荫华:用心用情为民解困 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驻村扶贫两年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4-20 撰稿人:潘荫华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2018年3月,受单位委派,至合浦县常乐镇北城村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两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为北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尽了绵薄之力。通过努力让北城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扶贫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的状况得以明显改观目前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扶贫产业形成特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贫困群众脱贫成效稳步巩固。北城村正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回想两年的扶贫工作,经历了诸多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也让我深有感触:唯有用心用情,方能为民解困。


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代补.jpg


          摸清底数精准施策 扶贫必须先扶志扶智

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摸清村情民意。只有及时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状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和急需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摸清村情民情。才能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确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施策,因人因户施策,为困难群众落实低保、危房改造补助、因户实施以奖代补项目等帮扶政策;扶贫先扶智,通过落实教育资助、雨露计划等政策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扶贫先扶志,鼓励贫困人口身力更生,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提高稳定收入,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向往幸福生活。

        以身作则示范带动  产业发展助力奔小康

针对北城村可用耕地少,缺乏产业支撑,北城村民生产处于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实际。本人为扶贫产业发展挑重担,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在经历了驻村初期百香果种植失败的教训后,主动向身边优秀案例学习,引进优质辣椒和凤梨品种种植。注重科技兴农,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网上咨询学习、辣椒种植大户现场指导、与肥料农药商微信互动等多种模式,在实践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用实际行动提振村民信心。充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发挥与种植大户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以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为方向,切实发挥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联结作用,解决好“如何建”“如何管”“如何用”的问题,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经过两年的努力探索,渐渐打响了北城辣椒“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摆脱了传统靠天吃饭的窘境,朝着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稳步发展。目前北城产业基地已形成种植大棚辣椒15亩和“金钻17号”凤梨70亩的规模,下一步将继续扩建果蔬大棚35亩种植优质辣椒,立足“做给群众看、教会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理念,着力做好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特色扶贫产业基地种植的示范带动,引领贫困群众以及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帮贫困户收菠萝.jpg


要想真正达到脱贫摘帽、实现兴业富民,需要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帮困脱贫不能仅限“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只有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才能构建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用心用情事无巨细  竭力为民解困忧

群众工作无小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行胜于言。通过走入田间地头、夜路访贫,抓紧利用农闲的时间,尽量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在日常的走访中倾听记录群众的心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群众,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取信群众,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踏上美好生活幸福路。两年来,为北城村9户困难户申请危改指标,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建筑用沙100多方,其中1户贫困户户主去年底由于精神病发作,让原本困难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家中唯一住房年久失修,鉴定为危房,该户人口较多,危改面积大,危改启动资金缺乏,通过反复上门劝导并联系贫困户的亲友帮忙,站在为群众着想的角度,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行动打动群众,协调贫困户所在务工单位老板预借2万元启动危房改造项目建设,争取不让一个贫困人口住危房的指标完满完成;落实贫困户以奖代补项目补助2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30人申请农村低保;协调残联为10人办理残疾证,落实残疾补贴;积极协调联系公安、民政部门,为3名贫困人口办理了户口和身份证,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黑户问题;为贫困户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2人次;申请扶贫资金修建村屯道路1.5公里,建设石龙自然村灯光篮球场1个。


   入户登记扶贫手册.jpg

脱贫攻坚工作即将进入尾声,我也即将离开奉献了两年青春的北城村。但是我在扶贫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学习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扶贫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