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广西四举措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12-01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 【字体:

  广西以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共同参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史料汇编·广西卷》共辑录史料140余万字,图片1200余幅,约完成编纂任务的70%,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站位,在组织机制建设上坚持高位推进。始终坚持把编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部署要求,高标准推进《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和自治区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档案馆,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自治区教育厅、民宗委、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办,广西社科院,自治区文物局等11个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民宗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为编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指导和专业支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编纂《史料汇编·广西卷》”列入2023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重点委托项目,指导广西民族大学组织团队具体实施编纂。通过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保障编纂工作顺利推进。

立足广西,在构建史料体系上彰显地方特色。《史料汇编·广西卷》坚持全面挖掘、去粗取精的编纂工作思路,以时间为先序,其下再以史料类型为序,立足广西在中华民族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时空特点,以先秦时期西瓯、骆越为起点,以海上丝绸之路、南岭走廊等古代交通路线为线索,从政治共同性、经济共同性、文化共同体性和社会共同性四个维度,叙述广西先秦至民国时期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先秦秦汉时段突出青铜器的传入,统一岭南,桂林郡、象郡设立,灵渠开凿和通航,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汉墓出土文物发掘等方面的史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政治关系的史料;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突出行政区划设置变化带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史料;宋元明时期突出土司制度在广西的实践的史料;清代突出改土归流方面的史料。此外,还着重挖掘广西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共同抵御侵略、巩固边疆稳定的历史,广西和内地经济密切联系、技术和艺术交流、人口流动的历史,广西各民族对中原文化学习转化的历史等,力争做到史料应收尽收,突出特色,展现广西“三交”的深厚底蕴。

讲好故事,在构建话语体系上发出广西声音。秉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理念,《史料汇编·广西卷》课题组围绕“三交”,分别在《中国民族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报纸、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录制社科大讲坛视频《从古代交通看广西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边疆地区融入“多元一体”汉文化的视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广西文物的历史镜像》等,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广西“三交”史,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同时,借助东盟博览会会刊平台,刊登广西“三交”历史与文化的文章,在区内高校东盟国家留学生中开展“道中华”演讲比赛,通过留学生对海外讲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依托高校,在构建理论体系上探索广西路径。《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广西民族大学,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编纂工作。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将编纂工作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历史学、民族学学科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设置,不断增强民族学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在民族学、历史学硕博研究生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相关课程,在本科生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识课》,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共同”的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史料汇编·广西卷》设立7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组长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挂帅,以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中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为骨干,建立传帮带关系,通过熟悉和辑录史料,提升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文献基本功、学术规范和史学理论水平,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的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