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我与改革开放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发布时间:2009-01-22 撰稿人:毛毓松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之时,我正好步入“不惑之年”。就在这一年,我被提升为讲师。这是被耽误了十多年以后的第一次职称提升,我获得了中级职称的资格。这标志着知识重新受到尊重,知识分子已不是文革时期的“臭老九”,而是有了身份地位并受人尊敬的人了。
    我从1961年开始就在广西师范大学(原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广西师大历史悠久,有6个民主党派,九三学社是其中之一。广西师大50年代初就有了九三学社成员。如梁建兴同志,那时他是外语系的一位副教授,讲授俄语。他为人正直,学术造诣较高,是九三学社桂林市第一届市委会的主委。还有乐茂松同志,他是广西师大图书馆的秘书科长,九三学社桂林小组主要负责人,对组织发展工作积极热情。我在这两位前辈的教育熏陶下,于1981年5月加入了九三学社组织。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桂林九三学社组织不断壮大。1984年1月,九三学社桂林市委会成立,我被选为社市委委员。1988年社市委会举行换届选举,我进入了社市委会领导班子,当了副主委,这时候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加重了。
    我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我的专业是古代汉语,而且对专业很用功。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发表了几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引起了一些反响,如1980年,我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其、之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质疑》一文,这是一篇讨论古代汉语语法的论文。广西中医学院辛金亮老师看到此文后,写信给我,称此文“力排众议,独树一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在《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医古文翻译中引用了我的观点。1981年,我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关于孔子诗学观的评价》一文,对评价孔子诗学观的传统观点进行了批评。吕艺同志在1985年的国家级刊物《文学遗产》上对本文观点作了评论,称本文对孔子“诗可以兴”的评价符合孔子本意。这是改革开放才有这样的肯定和评价。
    我对专业的执着与追求,与我参加九三学社,兼任党派工作发生了矛盾。因为我当社市委会副主委以后,便有了很多会议和参政议政活动,我几乎要抽出三分之一时间用到社会工作中。这对我的专业是一个冲击,使我失去了很多时间来从事学术研究。虽然每年都发表几篇论文,但在数量与质量上似乎不及80年代所发表的论文。我对此并不怨悔。因为改革开放使人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我既然挂了职务,就要尽职去做好。
我有一个华东师范大学同年级的同学叫沙叶新,是著名的剧作家。他写过《陈毅市长》等影响较大的剧本,九十年代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十几年前他来过桂林,《桂林日报》的记者曾采访过他。他的名片上写着:“委员是挂名的,院长是暂时的,作家是永恒的。”这几句话给人的印象很深。他把政协委员只看成是一种荣誉。他说“院长是暂时的”,确实如此,行政职务有时间限制,任期已满或年龄已到,就要退下来;他说“作家是永恒的”,那是千真万确的,“作家”不但是他的头衔,也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的生命。记者看了他的名片,有些惊奇。其实名片上的话是沙叶新对职务,对人生的真情告白。
    我与沙叶新说的稍有不同,我担任过桂林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常委,广西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前后长达15年。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不做挂名委员,既任其职,即谋其政。政协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区、市每年的政协会议及有关活动,我全都参加,从不缺席。会前认真调查,写成提案;会上积极发言,建言献策。我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政协授予“四个一”活动积极分子称号,也多次获得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的嘉奖。
    沙叶新当过院长,我当过广西师大图书馆馆长,职务相当。这种行政职务是暂时的。我们都不想当什么官,是工作的需要,是领导安排的。不过这种行政职务,与专业还有一定的联系。因为我搞古代汉语,熟悉古代经典,熟悉馆藏图书。我在图书馆任职期间,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了价值昂贵的《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及其它重要图书,充实了馆藏,得到了教师们的赞誉。
    在我当馆长和政协委员期间,通过内引外联,以文会友,引进台湾(现住美国)华藏精舍住持、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主席净空法师捐赠的故宫所藏摛藻堂影印《四库全书荟要》和乾隆时珍本《大藏经》等珍贵图书,还为广西师大研究生引进净空法师捐赠的“华藏奖学金”和“孝廉奖学金”。通过我两次香港之行,引进了香港著名作家、《香港大公晚报》主编罗孚先生捐赠的港台图书以及他为广西师大中文系学生所设立的“柳苏文学奖”(柳苏是罗孚的笔名)。另外,我从1994年开始,与新加坡两栖作家周颖南先生在一次活动接触认识后,长期保持通信联系。他为广西师大图书馆与中文系赠送了他自己著作编印的图书,并受聘为广西师大中文系名誉教授。关于周颖南先生的事迹及其桂林之行,我在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名人与桂林》三卷本中作了详细报导。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不可能接触到新加坡、台湾、香港爱国人士,引进图书和奖学金的。
    的确,如沙叶新所说“专业是永恒的”。我对古汉语专业酷爱如命。数十年来,与专业不离不弃,常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近几年来,我不甘心寂寞的退休生活,只要有时间,还是要钻进故纸堆里去。面对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文字和诘屈聱牙的难解字义,一个个地去啃,去疏通音义,寻求确解。我对清代乾嘉学者、训诂学大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尤为倾倒,把它当作终身探索与研究的对象。我已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段注说文》的论文。2003年我在《东方丛刊》上发表的《段玉裁〈说文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一文,获得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改革开放后给我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优厚的物质生活,但我自己更重视精神生活。虽然我们已是暮年,不能与在职的年轻人一样来成就什么大事业,可以过着“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的悠闲生活。但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老年人在颐养天年的同时,仍想有所作为。我读过宋代叶梦得的《点绛唇》词,很受启发。这首词的下阕云:“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词意是:虽然已步入老年,还是有到天边去立功报国的想法,但是岁月无情,空使自己心情惆怅不已。希望有为的少年,立志报国,不要学无用的衰翁模样。作者当时是59岁,虽已老去,但其“犹作天涯想”的壮志豪情,十分感动我,也感动了那些虽已老去但仍有志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改革开放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发挥余热,施展才智的机会。不少社员退休以后,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得。”有的同志工作出色,卓有成效,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春天,第二次生命。
    由于改革开放,不少老年同志思维也活跃起来了,思想也解放了。他们走进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过去与文学不沾边,不知古典诗词中有“平平仄仄”的老同志,也想要学习古典格律诗词,做一个迟到的诗人梦,于是有很多离退休老同志到老年大学去学习诗词、书画及其它专业。我受聘广西师大乐年学院教授已有三年多时间了。我给学员开设的课程就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精深博大。要精通它,讲好它是不容易的,对我来说,也是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我不但要备好课,写好讲稿,而且自己也要作诗填词,用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学员去写,去做,让大家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获取美感,使“老去情怀”有所寄托,有所释放,有所发挥。这也是改革开放才使得离退休老同志有重新学习的机会。
现在我没有任何职务,但我仍是九三学社一名社员。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我对九三学社的工作并非毫不关心,对于社章规定的组织生活和需要参加的有关会议活动,我都能参加。对社市委、社区委交给的任务,我努力完成,尽量做好。如2006年社广西区委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修改《九三学社广西发展史》。九三学社广西组织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我自己也经历了九三学社在广西的发展过程。我接过这个任务后,对社史从章节的变动、内容的增删以及文字的改动,尽我所能,如期完成修改任务。
    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变化,带来惊喜,带来收获。我是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过来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是三十个年头,而我自己从“四十而不惑”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正好是三十年历程。改革开放使我从一名讲师晋升为教授,并做了硕士研究生导师,给了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尊重;改革开放使民主党派由专政对象变为与共产党合作的参政党,给我们提供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舞台;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繁荣,蒸蒸日上,给人民带来了富裕安康,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要继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