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活动必须增强政党意识

发布时间:2009-01-22 撰稿人:古伟东 张佩刚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开展政治交接活动以来,各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获得了深刻认识,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信念,明确了为振兴中华、祖国统一服务的政治方向,澄清了政党制度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对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拥有共同的政治方向,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有了进一步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民主党派作为新形势下的参政党要担负起历史使命,必须把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作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和长期任务,把增强基层组织和全体成员的政党意识始终作为政治交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存在政党意识薄弱情况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政党意识是政党的灵魂。政党意识包括成员对本党派的性质、宗旨、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以及党派的纲领、任务的自我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对政党的成员起着凝聚力量和号召作用,是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
    (一)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薄弱表现为两个方面:
    1、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党意识薄弱。
    一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薄弱环节。参政议政作为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和核心工作,也是衡量政治交接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参政议政的主体上看,党派组织力度不大,措施不力,群体作用不够突出,整体智慧和力量体现不够充分;从参政议政的程度上看,工作覆盖面有待拓宽,深度有待挖掘;从参政议政的效果上看,参政议政的总体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集体提案的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提高。
    二是部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开展社会服务中,往往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作样子、走过场,普遍存在成员参与不多、开展活动不多、接触群众不多、了解社会深层次问题不多的现象,未能把开展社会服务与深入调查社情民意、研究分析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实施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提出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执政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影响到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充分和有效发挥。
    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活动开展过少,活动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吸引力,成员参与和到会率较低,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足,组织对成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等,这些影响和妨碍民主党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成员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四是未能充分体现参政党作为政协的一个界别的作用。民主党派作为政治协商参加单位和统一战线成员,应当充分了解和反映本界别的政治意愿、意见和要求,代表和维护本界别人士的利益。目前较为普遍的不足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成员在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发挥执政党联系本界别群众的桥梁,做好本党派成员和社会联系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民主党派成员政党意识较为薄弱。
    一是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很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履行党派成员应该履行的职责,以工作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社会服务,甚至连支部举行的常规性活动也不参加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
    二是一些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党派成员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对社会和民生不够关注甚至从不关注,对所联系的群众的社会政治利益诉求漫不经心,在汇集反映情况与问题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未能发挥团结所联系的群众并反映群众的政治利益诉求作用。对提案议案工作不重视,或者撰写的提案议案不切合实际,甚至出现低级错误。
三是党派成员缺乏对本党派认同,对本党派历史、宗旨与任务不清楚,对党派的发展和前途漠不关心,抱着无所谓态度,缺失政党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二)民主党派政党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是:
    1、民主党派对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缺乏刚性。如何使民主党派的党章成为党派成员的自觉言行规范,是当前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难点。一是由于成员的相对分散和受到本职工作时间限制影响,客观上形成党派组织和成员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二是缺乏经费和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成员缺乏培训教育。三是组织或成员的权利义务缺乏制约,或者制约不能落到实处,个别成员多次不参加活动、不缴纳党费也不作处理。
    2、目前政治形势与民主党派产生的历史条件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党派产生于解放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情况下,老一代党派成员加入党派多数是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共同目的而走到一起。革命形势使得他们习惯凡事从政治角度考虑居多,将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价值观具有单一性和理想性。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一是缺乏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身经历,有些同志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不够了解,加上受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对中共的感情与认同缺乏深刻与彻底,形成实际工作中欠缺与中共党组织主动配合意识,甚至与本单位的中共党组织难以合作配合。二是由于历史条件变化,当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而产生政治对抗、基于政治斗争需要而存在的政党,在当前的任务转变为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政党的政治利益集团的色彩。
    3、价值取向、个人专长和特点以及成员政治抱负的个人原因影响。一是加入党派动机多样化。有相当比例的民主党派成员把加入民主党派视同参加群众组织或社会团体,在加入党派时就缺乏政党意识,缺乏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冲着与民主党派内有较多知识分子的特点,或者是为了扩大交往、丰富生活,或者为了增长知识、寄托精神,还有一些是为了拓展关系、方便办事,甚至是碍于师生或亲友情面,或者由于党派组织动员甚至封官许愿所诱而加入。二是一些成员由于专注于技术业务钻研,缺乏对参政议政情况和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加上缺乏参政议政方面的相应培训学习,形成对政治、参政议政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三是由于多党合作制度还在不断的探索完善阶段,在整个用人机制包括民主党派成员的提拔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个别党派成员认为参政党成员的使用不过是摆设、空架子,对党派的作用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对个人进步不抱希望,影响了民主党派对成员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的政党意识薄弱问题
    (一)增强政党意识,是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挥参政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的政治要求和程序要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7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规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及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决策及其执行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向党政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参政党履行职责的程序。因此,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必须增强党派意识,包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政治上的战略眼光、敏锐性和前瞻性,注重发挥组织整体作用,体现参政党的政党性质、特点,才能在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及其执行问题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二)增强政党意识,是民主党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时代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必然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参政党参政议政的难度也必然增大,要求也比过去要高得多。特别是在政协活动中,要求参政党必须紧紧依靠、有效整合本党派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代表和反映作为一个政党对实现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意见和要求,反映自己所代表的这个阶层和群体的局部利益要求和各种意见,发挥参政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参政党只有发挥党派整体功能,充分集中党派成员的智慧,才能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质量。
    (三)增强政党意识,是民主党派在历史条件变化、党派界别特色模糊情况下保持党派特色和存在发展的自身要求
    一是党派领军人物的产生方式变化。各党派成立之初,其领导人大多数是由自发成长的社会名流、魅力领袖产生,党派领导人影响带动整个党派,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和号召力。尽管现阶段参政党成员汇聚了地方较多较有影响的人士和不同领域里的专家、学者,但与民主党派的前辈领导人相比,具有广泛影响、很高知名度和很高社会威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并不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派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强调组织和成员的党派意识,发挥党派的整体功能作用。
    二是发展对象由于原有社会基础的日趋消失和新阶层产生,造成党派界别特色模糊。建国后,为了保持民主党派政治上的优势和特色,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一直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为主的“三个为主”原则。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急剧转型,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组合,各民主党派由于原来的发展对象日益减少乃至消失,以及出于党派对外形象、开展活动经费条件以及履行职能需要的考虑,各个民主党派普遍出现到高校搜罗“高帽子”,去经济界人士挖掘“皮夹子”,去政府机关寻找参政议政“脑瓜子”、后备力量“好苗子”的情况,各个民主党派发展对象趋向交叉融合,削弱了民主党派原有的特色。在这情况下,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缺乏政党意识,必然进一步加剧党派特色的消失,最后导致民主党派失去继续存在发展的依据。
    三、深入开展政治交接活动,解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的政党意识缺乏问题
    (一)组织成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成员,增强政党意识,就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要正确认识形势和国情,认识参政党的使命和任务。
    (二)继承党派传统,保持政党特色,在与时俱进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同时代表社会中的所有人的利益,而总是代表某一部分人。例如荷兰天主教党一直是荷兰最大的政党。随着社会日益世俗化,天主教徒不再根据宗教信仰投票。为扩大基础,该党把自己塑造成一般的基督教政党,并与其他两个正统的新教政党合并为一个“同一信念的集团”。结果支持者以天主教徒为主就仍被看作是天主教党,只有天主教徒才愿加入;当不再以天主教徒为主,就连天主教徒也不再予以支持。最终该党在执政12年以后,1994年下台并消失了。
    与时俱进,创新党派的活动方式,给党派的宗旨、纲领、责任赋予新的内容,是党派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任务、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措施。苏共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严重脱离现实、搞教条主义,僵化,使得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的风气蔓延。一些抱着个人目的的人乘机混入党内攫取权力,另一些本来抱着真诚愿望入党的人则深感失望,逐渐丧失了理想和信念。苏共在对这套僵化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幅度太大情况下,调整的结果是使该党失去了存在的现实理由,也失去了历史存在的理由。
    (三)增强党章意识,推进参政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必须遵照党章,健全各级组织活动、组织生活制度和纪律,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民主党派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单位,工作联系较少,思想交流不够,组织管理上难以做到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应通过经常性针对性学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组织观念,提高其履行职能自觉性和积极性。
    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转移而改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包括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参政议政制度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来保证各级组织作用的发挥。要在进一步规范化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党派工作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特别是在后备队伍建设、机关干部竞争上岗等方面,充分调动成员的参与热情,显示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政治活力和政治形象。
    (四)完善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保障参政党履行职责的制度
    政党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意志、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其基本政治目标是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争取有利的政策,谋得更多的利益。完善落实保障参政党履行职责的制度,不仅是参政党增强政党意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条件。
    一是通过完善制度,把发挥参政党组织的作用和发挥参政党党员个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国家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不纠缠细节、局部、技术性和眼前的问题,从宏观上、大局上、根本上、战略上、长远利益上研究国家重大问题、参政议政,体现参政党在政治上的应有的战略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敏锐性和前瞻性,从而与学术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各种带政治色彩的俱乐部、联谊会区别开来。
    二是通过建立完善参政党派组织与成员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机制,定期走访成员单位,主动争取成员所在单位的中共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对参政党派成员的关心教育和支持帮助,营造更加和谐的多党合作的氛围,加强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