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浓浓手足情

——唐历村实践基地建设纪事

发布时间:2011-05-11 撰稿人:庞建辉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2003年底南宁市各民主党派在成员中广泛开展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2007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学习借鉴广西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同年3-4月间,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副主席邵鸿先后到南宁调研,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求取政治交接活动实效的要求。作为社中央活动示范单位,社市委决定用政治交接这条线串连社会调研和社会服务,夯牢活动实践基础,将政治交接活动由务虚转为务实。2008年社市委在武鸣县甘圩镇唐历村建立了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彼此双方开展了多项合作。为加大帮扶力度,2009年社市委又与社区委联合在该村建立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基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基地。三年多帮扶合作接近了彼此的距离,缔结下深厚的手足情。
                  
                         纯朴兄弟   醉的是情

    2010年“七一”,社市委原本与唐历村党支部约好上午9点带他们全体党员到南宁市三塘镇“活力微生态发酵床”养殖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突然间事情有了变化,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锟7月1日上午要到武鸣县林改试点村——唐历村进行调研,村委及骨干要陪同,党员出行时间就得推缓。当我们得知消息后立即征求村委意见,是否需要改期。村委兄弟很实在地说:你们做了那么多准备,坚决不改了,郭书记走我们马上就去。这令我们很感动。11点半郭书记前脚离开村庄, 30多位村党员后脚就乘车一个多小时直奔参观点。对接后党员兴奋地讲述:“今早郭书记到我们那,农户给他玉米,他吃了,还让陪同的领导也吃。又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急需解决,我们说扩大林木种植贷款难,他立即叫县委杨书记要及时办理。”七嘴八舌中对自治区党委书记“七一”深入基层、平易近人的作风充满钦佩,也载带自己很荣幸的自豪。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打趣说:“我们没资格吃你们的玉米,只好请你们吃科技大餐了。”全车笑成一片。社市委刘军副主委对机关同志说:“这是我们双方第一次“七一”党建合作,很有意义,他们能在郭书记调研后饭也不吃就来参观,精神可贵,我们更应该做好服务后勤工作让他们满意。”当时他正好痛风,却依然高一脚低一脚陪同党员顶着烈日暴晒参观。党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着发酵床上的肉猪,查看了发酵饮料的配制,咨询着猪棚建造成本、木薯渣发酵饲料、发酵床垫料使用年限、出栏时间等技术问题。养殖新科技带来的实惠高效深深吸引住党员,他们兴致高昂,忘却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围坐在社市委招待的餐桌旁已近下午2点。席间林改、养殖、感谢等话语划流,薄酒飞香,兄弟情浓,好些个党员颇有几分醉意,醉的是酒还是情,早已没有人去寻究。我想醉的是手足亲情,否则次不会有次年村党支部对如何开展“七一”活动左右为难时特意听取并实施我们的建议,不会有别的单位上科普课还要给农民发误工费,而我们传授种养知识群众过了午饭仍舍不得离开的反差。以诚相交,心灵相通,互促共进,实现了党建社务活动的双赢 。

                         润物无声    手足和谐

    新农村建设,传播先进的文化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丰富农村生活,而且是渐进式地渗透先进思想理念,抵御腐朽思想侵蚀最有效的途径。唐历村民基本全都是壮族,有着纯朴的村庆文化传统,20年来歌圩、文体演出是每年村里“三月五”(农历)的重头戏。为融入农村生活,弘扬先进文化,社市委以建设村文化室和参与村庆演出为载体,实施先进文化引导帮扶。
    当初进村,几间作为远程教育室投建的新平房闲置着,而唐历村关工委和村庆筹备委员会却挤在一间旧小的平房里。社市委与村委沟通,建议他们用其中1间建设村文化室,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整理其中一间作文化室,并举行了隆重的村文化室揭牌仪式。自此,社市委、社区委先后向村文化室捐助了3台电脑、1台打印机、4组书柜、7张阅览桌等物品和20000多元中外名著和科普读物,引导他们建立图书借阅台账,帮助村民改善阅读环境,培养读书的好习惯。为了吸引村民主动阅读,购书前我们细心地咨询了村委的需求意见,按他们的喜好,添置了武打、中医药学、生活小窍门类型书籍。现在村里的人时常到文化室借书看看,了解新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镇领导看过文化室后坦率地对村委说:“镇里其他村像你们这么好的藏书很少有,你们要感谢九三学社。”
    2009年“三月五”唐历村委盛情邀请我们参加十八届村庆活动,社市委决定选择节目参与文艺演出。先后从社市委迎新春会演中选取优秀节目下乡,先后带去《梁祝》、《七月火把节》等舞蹈与民同乐,影响带动村民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味,而我们自身也在悄然改变,虽然文艺人才较缺乏,但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树立九三形象,我们也开始了平常的文艺“练兵”。 我根据建设实践基地的见闻,创作了小品《下乡》,把我们开展统战知识宣传、送科技、送医送药等活动场景浓缩,在市统战系统汇演评比中获创作奖。 勤能补拙,艺不够情来凑,要的就是那片真心实意。

                          爱心共同关注   留守不再孤寂

    唐历小学54%是留守儿童,为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基地后,我们对该校开展了8次助学帮困活动,一些特色帮扶将影响学童的一生。
    首次作为演员,演示自己在校的真实生活。2009年5月29日,我们参与电视台策划、组织拍摄了反映唐历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快乐成长主题班会、鼓号队排练等活动的专题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并作为儿童节的贺礼在南宁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那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然而这些可爱的孩子在镜头前,好奇却又有板有眼地演绎着自己的角色。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感冒发烧,老师和我们都劝她不用参与,避免病情加重。这个倔强的孩子摇摇头,只有纯朴的一句“我可以的。”始终坚持到结束。或许这孩子与同伴一样,或许他们希望自己初次“演出”成功,希望父母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自己,或许觉得不能辜负九三学社叔叔阿姨的厚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推测,但孩子们却以他们的纯真和认真保证了拍摄任务的完成。我们用关爱温暖着那一颗颗纯洁的心,而那张张细雨中的阳光笑脸,又何曾不感染我们弃伞同行,我们共同投进那燃烧的激情里。此时的留守儿童已再不孤寂,因为有我们,有社会温暖大家庭与他们同在。
    首次科普进学堂,与科学用品近距离接触。2010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弘扬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精神,以务实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市委、社区委联合南宁市科协联合到唐历小学开展科普进学堂活动。满载科技用品的科技大篷车缓缓驶入学校运动场立即引起课间休息的孩子的视线,远远地盯着洁白的车辆,等看见我们和工作人员从车上卸下一块块画板和一个个箱子才敢好奇地围上来:这是什么?我们还以为是救护车呢!工作人员被逗乐了,连忙解释说:这是科普大篷车,箱子里面装着很多好玩的东西,有会跳的碗,会滚动的椎体,有哈哈镜,很多科学道理,等下你们可以亲手摸摸玩玩。数百双好奇的眼兴趣盎然地紧盯着科技小用品,你推我挤地簇拥在周围,争先恐后地想触摸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吱吱喳喳追问为什么?灿烂阳光下张张挂满汗珠、热情高涨的红脸,充满着对科学揭秘的渴求。与科技用品的近距离接触诱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若干年后他们仍会记忆犹新。
    首次常规体检,建立健康档案。2010年我们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暨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组织医务专家免费为全校271名学生进行内科、外科、视力、身高、体重、五官等常规项目体检。事后我们组织医生依据检查结果出具了检查报告,帮助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心律不齐、视力弱等学生作出治疗建议,并请学校转告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体检对于城市孩子是习以为常的事,然而,唐历小学的很多孩子却是人生第一次,问及感受,他们小心紧张地回答:“检查是要我们身体好。”很实在的话,却是他们的真情流露,他们对社会共同关注自己健康成长,不可能不印象深刻。
    “三个首次”,不仅检验了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与行的成效,而且我们通过源于爱的践行,向农村新一代灌输科学,输送真情,启迪他们爱满天下,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会使他们刻骨铭心。

                         饮水思源   鱼水亲情

    唐历村唯一的人饮水源靠1991年上级扶贫筹建在村后半山腰的一个蓄水池,池水抽自地下水,是全镇唯一没用上安全自来水的乡村。由于年久失修,水管残旧渗漏严重,抽水的电动机每年都发生故障,费用支出大还影响村民的正常用水。为解决唐历村安全饮水问题,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我们联系奔波求援一年多,争取到市财政21万元人饮改造工程项目拨款,由南宁水电设计院的社员帮助该村完成了该工程总管及入户图纸设计,指导村委同期完成入户内管改造。在帮扶中发现村民为省钱计划使用小管径公用管,不利于高楼高峰供水需求的弊端时,我们与村委详细沟通,以理服人,他们最后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好事多磨,一事刚平,一波一起。唐历村人饮改造工程虽已招标但按进度安排却无法列入2010年所完成的项目中,而此时村内管网改造已在进行,另一方面春耕即将开始,延迟的不只是工程进度还会加大补偿费用。为了立言于行,取信于民,我们领导亲自联系市、县水利部门的领导、业务负责人,寻求他们的支持。心诚则灵,我们为民办实事的诚心获感动了他们,仅用十多天就拉通了甘圩水厂到村口数公里的供水管道。穿过田野、深埋地下的管道我们无法看见,但汩汩清泉流淌的是九三人对唐历牵挂入怀的亲情。
    真情换真心,我们对唐历村的付出,村民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唐历村作为自治区、南宁市新农合、新农保、林改试点村,有着丰厚的“三农”政策执行情况信息资源,这是我们调研建言的宝贵财富。可是,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略年轻仍在家的村民又忙于经营各类副业,众多留守老人文化低表述差,要想获得村民配合,取得准确、翔实的调研材料难度相当大。村支书就曾对我们抱怨说:“每次试点,都要我一家一家去做工作,说死不通,又累又不讨好,都不想干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当我们活动需要他们配合时,党员带头村民总会放下手里的活,积极支持参与,使我们先后完成了家电下乡、新农保、林改试点和师资等问题调研,形成了农民对家用电器下乡工程的反应、重视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补贴提高、加强新农保试点工作、解决武鸣县甘圩镇中小学师资缺乏问题等9条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分别被社中央、中央统战部、南宁市委、市政府所采用。这些合作既提高了我们的参政议政质量,又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受到村民的敬重和信任。如唐历的乡人大代表呼吁了两届未能解决的“东干”渠道严重渗漏危民问题,经我们通过信息直通车上报后,水利等政府职能部门立即组织现场调研,并计划拨款修缮。如今,唐历村形成一个习惯,凡是涉及需拿主意的大事,村委都会主动联系我们听取建议,用支书的话说:“我们是兄弟,不找你们找谁。”原来村民之所以那般配合支持我们,冲的就是这份亲情。
    回顾三年多的实践基地建设历程,感受最深的是彼此间的浓浓手足情——他们是我们最爱的人,我们是他们最亲的人。真情难言,真爱难分,正可谓笔墨难书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