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加工制造基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北部湾经济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级,是中国走向东盟的桥头堡。北部湾经济区是否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一级,发挥中国走向东盟的桥头堡作用,关键在于北部湾经济区是否具有真正的经济实力,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加工制造水平的高低,则是反映区域经济实力的一个显著标志。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情势,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加工制造基地,实乃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具有较好基础
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拥有国家级北海出口加区和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条件比较优越。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优势的加工制造业,包括石化工业、化学工业、粮油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海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等。2008年上半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993.42亿元,同比增长17.5%;财政收入136.24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55亿元,同比增长45.7%。
    二、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加工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仍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强优大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知名品牌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二)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过小,第三产业虚高。2007年北部湾经济区三次产业构成为19.2:37.2:43.6,而全国为11.3:48.6:40.1。2007年全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0053.5亿、2289.0亿、775.98亿元,广西仅占全国的2.2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则仅为全国的0.78%。
    (三)面临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不仅严重地打击美国经济,还严重地扫荡全球经济及其秩序。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加工制造基地建设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三、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的路径和对策
    (一)实施“有限主导产业”战略,集中力量大力培植区域国际竞争力强的有限主导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加工制造业要突出重点,要选择、培育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使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用在“刀刃”——“有限的主导产业”——发展上。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初期(5~10年),建议把以下六大类产业作为“有限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植:一是石化工业和化学工业;二是以钢铁工业和铝深加工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三是造船业和临海机械工业;四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五是粮油食品加工业;六是能源工业。
    (二)实施加工贸易主导型战略,以大贸易大开放促进加工制造基地大发展。加工贸易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因素直接推动下,将迎来发展新高潮。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大力发展层次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加工贸易。通过大力实施加工贸易主导型战略,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加工贸易“洼地”。
    1. 加快发展壮大北海出口加工区。加快推进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和铁山港分区建设,从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完善产业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做好招商引资与产业配套工作,迅速发展壮大中高端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把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及发达国家海外投资加工贸易项目的重要基地。
    2. 加快开发建设钦州保税港区等一批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尤其是要加快建设钦州保税港区,及早规划、布局、发展一批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贸易项目和加工贸易企业。
    3. 把南宁、钦州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制订出台吸引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到广西落户的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引进一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项目。同时,根据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指导与分类管理,鼓励、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4. 扶持发展一批对外贸易重大项目。包括钦州1000万吨石化项目、防城港1000万吨钢铁项目和钦州进口原油商业储备基地项目等。有关部门要为这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及进出口业务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
    5. 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到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加工贸易企业或分支机构。
    (三)实施加工制造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充分发挥它们的规模经济效应与带动功能。大企业、大项目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带动功能,对于促进、带动当地经济开放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基地,要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项目战略,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培植发展大企业作为一项中心经济工作来抓。
    1. 引进一批大型加工制造企业。制订完善引进国际国内大型500强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它们到北部湾经济区投资办厂或设立地区总部,带动相关中小企业“跟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2. 培植发展一批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从土地、资金、外贸等方面,对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大中型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促进它们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乃至本土跨国公司,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基地建设与发展中起到“航母”功能和龙头带动作用。
    3. 开发建设一批大型加工制造项目。要抓紧抓好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钦州和北海林浆纸项目、防城港核电项目等一批已批、在建大型项目的开工建设。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外国政府以及国内外大企业落户一批大项目。
    (四)实施加工制造集群化一体化战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优化升级。
    1. 以加工制造业“有限主导产业”为主导,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要围绕上述所确定的“有限主导产业(群)”,包括石化工业和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和铝深加工工业、造船工业和临海机械工业、高技术产业、粮油食品加工业以及能源工业,大力发展关联产业群、支持产业群、环境产业群等,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 制订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政策,优化加工制造业的区域分工与布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并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建设南宁组团、钦防组团、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和东兴(凭祥)组团等五个组团。在这些规划中,均对“6+2”各市产业发展作了一些重要定位,明确了基本发展方向。但是,各市产业发展布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必要在《北部湾规划》的基础上,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对各市产业发展按照区域产业一体化以及产业集群的内在要求,提出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指导意见。
    (五)实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战略,为加工制造基地建设提供一流的产业配套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要大力发展开放水平高、发展层次高的各种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现代科技、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加工制造基地必须与物流基地、商贸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东盟加工制造信息平台,加快完善出海出边国际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等。
    (六)实施全程生态管理战略,严把加工制造基地建设“生态关”。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基地建设面对当前全球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要树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施全程生态管理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地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实践贯穿于加工制造基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规划→招商→建设→生产→贸易→研发→服务,严把“生态关”。要积极推进绿色规划、绿色招商、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绿色创新和绿色服务,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绿色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