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 适应广西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高校学科建设是事关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方向问题。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学科设置脱离社会现实、与产业发展不相衔接造成的。因此,加强与完善广西高校学科建设,对落实“人才强桂”战略,实现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广西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五”以来,广西高校在学科专业覆盖面、结构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科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科整体实力不够强
    目前广西学科整体实力较弱,还没有一所高校成功地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高水平学术大师。现有部分学科仍缺乏与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建“中国-东盟‘M’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相配套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许多学科没有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队伍松散、没有组织性,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不多,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更加匮乏。高校自身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组织支持、扶持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队伍的完整机制和政策。
    (二)学科布局尚不合理
    1.目前广西高校类型结构不合理,单科院校较多。除了广西大学、广西师大、广西民大等院校设有9个及以上的学科门类外,其余为医学院校、艺术院校或工科院校,其专业设置得过于集中,使学科专业结构失调。在单科性院校中,有的理、工科强,人文学科专业薄弱,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明显不足。广西高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文强理工弱、基础强应用弱、学科不平衡、部分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广西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能满足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文化保障的需要。
    2.现有学科设置不能跟进人才市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过于单一,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学科上,本科专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应用型专业偏少,且专业重复设置造成专业布点过于密集等。这些现象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调矛盾突出。
    (三)学科发展不平衡
    据统计,当前广西专业技术人才中70%集中在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仅为16%,居全国倒数第三位,西部倒数第二位;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奇缺;高技能人才存量不足,仅占产业工人的2.8%。此外,全区应用型学科专业还十分缺乏,尤其是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贸易、金融、证券、房地产、经济管理、法学、会展、商贸物流、旅游、电子商务、保险营销等培养既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既熟悉东盟各国经济社会状况,又具有跨文化沟通和对外交流能力的外向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专业更是紧缺。
    (四)前沿学科有限,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发展缓慢
    目前,广西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文理交叉学科专业生长缓慢,甚至空白,不利于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广西高校多数设置有机械制造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应用化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但信息科学、生物工程、新医药、信息技术、海洋技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等新兴学科专业办学尚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的人才开发,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和优化新兴、交叉以及边缘学科结构,建设新兴以及交叉学科专业。
    (五)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广西经济发展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比较缓慢,无法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学科建设当中。因而造成当前学科有关硬件建设的滞后及人才引进方面的困难。
    二、加强广西高校学科建设的建议
    (一)以省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发挥强势学科优势,突显广西特色学科。
    省部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特别是广西自然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它汇聚了一批在某个或几个学科中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是一支广西最高水平乃至在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团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该平台的投入和监管,必然极大地促进某个或几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留住学科带头人,更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广开贤路、广纳英才,引进更多高层次学科建设人才。
    (二)依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特点与需求,适当调整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按照“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人才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广西高校必须注重不同学科特色,适时进行学科整合,适当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为培养和集聚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创设了良好的舞台和空间。高等教育除了在规模上要快速增长以后,还必须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类型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广西高校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把握学科建设方向的“指挥棒”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中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矛盾的有效规避。彻底改变学科建设中的“照搬照套”和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状况,重点培养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与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高级复合型人才和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人才等。
    (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对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专业。
    1.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学科与交叉学科专业。
    从对产业结构质量与效益的调整上来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运用与发展,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科建设必须适应这种趋势,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学科与交叉学科专业。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重点,广西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应瞄准上述科技发展前沿,优先发展电气信息类、生物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类学科专业,尤其是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计算机与软件开发、信息科学、信息服务、环境保护与利用、通信等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高新技术类和交叉学科专业。
    2.优先发展应用型与复合型学科专业。
    围绕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还要重点发展对广西经济区的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应用型、复合型学科专业。
    (1)在工业方面,重点发展对开发和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发展原油加工的等石化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石油化工类学科专业;重点发展对加快我区优势工业产业与传统产业,如林浆造纸工业、铝深加工业、粮油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等发展步伐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2)在农业方面,重点发展对建设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外向性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海洋渔业等农学类、农业工程类、海洋生物类与农业经济管理类复合型学科专业。
    (3)在服务业方面,应着力建设好能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如既能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既懂物流运营模式又熟悉多国语言的海洋运输物流业;结合会展、旅游、商贸互动于一体的会展服务业;房地产业;优质旅游服务业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培养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和发展满足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公路网络、铁路通道、航空通道等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等。
    3.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
    当前广西三大产业结构正在朝着“二、三、一”的态势发展,与此相适应,广西的劳动力已经开始迅速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深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主要指标之一,今后劳动力将更多地转向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必然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出相应的调整要求,要加大力度建设好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如金融类、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类等学科专业。此外,还需要有关部门从政策、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与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