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广西服务业以扩大内需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冲击,使国内出现了企业倒闭和失业潮,对外金融投资出现亏损,经济增长下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应该致力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避免刻意维持粗放模式下的高增长。而加快发展服务业,则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关键。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者收入水平,也可以为繁荣消费、扩大内需、减少外部依赖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广开城乡就业渠道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2008年3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使广西服务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近几年,广西文体、娱乐、金融、保险、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崛起,全区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成为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7年,广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85.91亿元,同比增长14.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8.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2%。从2000年开始连续6年全区服务业比重超过了工业,有3年超过40%。
    一、广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
    初步核算,2008年上半年广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97.0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2.8%,为2006年以来9个季度最低。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9%,同比回落4%;比一季度回落6.8%。在服务业核算的六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是唯一增幅提高的行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回落7.8%,回落幅度最大。广西服务业增幅在全国排名第19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影响广西服务业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年初冰冻灾害影响,某些行业增幅仍未回到正常水平;二是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压缩了部分公共服务支出,且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幅回落;三是受国家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宏观调控的影响,使房地产投资、销售面积增幅出现回落。
    (二)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
    目前广西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传统行业比重过大,新兴行业比重偏小的状况。从就业人数看,2007年年末,全区服务业就业人数2769万人,城镇服务业新增就业34.37万人,增长22.7%,但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要力量,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比重占到了70%。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不仅制约了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甚至还会妨碍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目前整个世界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60%,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而中低收入国家则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2007年我国这一比值为39.1%,而广西为3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有较大差距。广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当前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发展等。
    二、进一步发展广西服务业以扩大内需的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以下仅从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增强可操作性:
   (一)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促使经济发展实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化的需要。强调服务业的发展,不是要压抑其它产业,而是要通过发展服务业,促进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影响大,贡献率高。据测算,广西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约0.4个百分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2007年广西万元GDP能耗为1.152吨标准煤,其中服务业只有0.427吨标准煤,低于万元GDP能耗0.725吨标准煤。为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切实解决服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重点引导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开发需要,抓住机遇,利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带来的人流、企业流、资金流集聚效应,对各类资本投向加以引导,重点发展“南钦北防”四市互补的生产性服务,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特别是加快科技、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拉动内需,壮大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广西现代服务业比重。
    1.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技术中心、重大产业技术平台组建成为专业化的集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环保为一体的服务型企业,形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的体系;
    2.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依托现有的仓储库房、运输车辆以及原材料等资产,投资组建独立的物流配送公司,对企业生产物料和产品实行统一配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工业企业盘活闲置的厂房、设施等现有资源,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落户,重点培育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文化创意产业。
   (三)鼓励服务领域企业开展多种自主创新并给予政策支持。
    对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企业,包括研发、设计、创意等,可将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盟研究开发服务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对提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传媒、数字教育、协同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并在土地保障、资金融通和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
    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鼓励风险资本投资采用新商业模式的服务企业。推进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四)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业,以适应社会结构转型要求。
    随着城乡两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逐渐转型,必然要求广西服务业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为此,应该强化城乡联动,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覆盖,构建不同层级、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服务业体系;应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商贸、面向城市需求大力培育社区及家政服务人员等方式,尽快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产业联动性强的服务行业,优先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服务网络,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服务需求。
    (五)加大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力度。
    切实做好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人才:
    1.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培养一批既了解广西区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化高端人才;积极学习国外及港澳台的先进服务理念,加快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营销管理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在服务业高端人才密集的区域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如外籍人才及子女的住房、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就学问题。
    2.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中等管理人才;鼓励高校、企业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支持国(境)外从事现代服务业培训的职业资格认证组织到广西创办、合办培训认证机构,开展培训活动。
    3.加强服务业基层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就业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规范化、专业化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学校;鼓励并吸纳当前受金融风暴冲击而失业的服务业就业人员到职业学校或再就业培训机构学习、充电,提高其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