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广西高校与企业自主创新合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大中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广西的科技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纵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广西已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技发展模式和经验。但科技人才、成果和技术等科技发展仍然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广西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广西高校与企业自主创新合作。
一、广西高校与企业自主创新合作的现状
1.近年来广西高校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从1985到2007年间全广西获得授权的专利也不难发现,高校的创新能力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发布及生效日期:2006年04月05日)发布后的第二年,明显看出高校在创新与人才培养上占据绝对优势。
2.企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我区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居多,企业获授权的专利数量虽然在上升,但企业的专利总比重却不如高校多,这说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不如高校。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只顾眼前利益,尤其是我区的支柱产业更是如此,如蔗糖业,这个涉及到千万人口的生计的产业,有较多企业领导根本不去思考如何创新。若政府管得紧,他们便在行动上应付一下,过后了事。
3.院、地、校、企之间的合作较少。
近年来我区领导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开展了高层次接触交流和多方位的合作,目的在于利用院士智力资源,为广西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提高广西的创新能力,这无疑是一种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而这种合作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却很难长久下去。究其原因,广西的院、地、校、企之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简称“院”)的合作较少,缺少一支专业性的、能与双院院士长期合作的本土科技工作者队伍。那么这支队伍从何而来呢?当然是广西区内的高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重点放在高校。其理由是,近几年通过实施广西创新计划、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科技人才队伍。如果能结合企业自主创新需求、能根据不同类别的重大产业项目选拔配备不同的人才参与,在院士们的指导下,相信在短期内就能形成一支力量强大的科研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且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基础,地院合作才有可能长久,也只有在有了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我们广西经济才能真正迅速腾飞。
4.技术转让交易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技术转让交易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利持有人不易找到买家(或使用方),而急需产品更新换代的企业又不知哪有新技术和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可以说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个老问题了,尽管各级政府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孵化基地或技术中心,但收效不大。其中有技术原因,也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转化的基本需要,还有资金问题。而高校没有在成果转换过程中充分发挥好作用,承担起人才输出的责任,亦是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关于加强广西高校与企业自主创新合作的建议
为了加快我区高校与企业合作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出以下建议和举措:
1.确立院、地、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为了使广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长久,充分利用好院士智力资源,建设好北部湾经挤区,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确保广西的科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建议尽快建立院、地、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2.探索实施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的政策。
充分发挥高校创新人才的才智和积极性,是加快校、企科技创新合作,提高创新效率的最关键因素。为增强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的创新动力,建议出台《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若干规定》,明确技术含量特别高的技术入股可突破35%的限制,具体由合资方自行约定。职务发明成果的技术入股要划出不低于20%的股份给成果主要完成者。同时明确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鼓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兼职领办创办科技企业的政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改革高校现行科技管理机制,促成技术转让。
要解决人才问题,需要改革高校现行科技管理机制。重点是各大高校科技处主要领导者的思想问题,一是走出去主动与企业握手;二是在有前提条件下,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组织本校具有工程能力、能吃苦耐劳的教授、研究员深入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针对项目结成技术攻关团队。在科技经费的资助下,最终完成项目并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4.多重途径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要加快我区高校与企业合作自主创新,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建议成立广西风险投资公司以解决资金不足,或者出台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广西,以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劳务报酬。经费筹措可由企业、高校、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下拨的科研专项经费等多方投入。
5.建立网上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平台和中介机构。
因历史原因,广西的大院大所较少,科技力量薄弱,但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迅速上升。为集聚国内优质科技资源,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需求,建议政府与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共同创办网上技术市场。同样也允许、支持民间组织创办网上技术市场。网上技术市场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以企业技术需求拉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科技供给,为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合作与联合攻关,搭建交流、交易的平台,使其成为我区企业市场化配置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的有效载体,有力促进全广西区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