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关于推动广西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充分表明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经济社会无疑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30年来广西经济发展走的却是一条资源消耗巨大、制造加工位处产业低端、自主创新乏力、增长方式粗放的道路。科技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当前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除了科技进步,投资、消费和外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权威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我国唯有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大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表1  近年我国的投资率、社会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投资率

40.9

44.1

48.3

52.2

55.6

社会消费率

38.7

37.2

36.5

36.2

36.2

外贸依存度

52

60

62

65

64

GDP增长率

10.0

10.1

10.4

11.1

11.4

说明:外贸依存度=按美元计的当年进出口总额×当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
汇率÷当年GDP总额×100%。
    从表1可见:
    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投资率从40.9%的高水平持续攀升到55.6%的超高水平(世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可达到约40%的最高水平),同期GDP增长率由10%提高到11.4%,即投资率提高15个百分点,GDP增长率相应仅提高1.4个百分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61.1%跌至2007年的49%(发达国家一般达到80%),其中社会消费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在低位下降(从2003年38.7%降到2007年36.2%),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预期不明朗,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只是我们的良好愿望。
    2004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持在高水平的60%以上,且外贸顺差扩大,风险很高。近几个月世界金融风暴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冲击,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出口企业倒闭,已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低端产品出口是多么的危险。
    与全国一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经济社会也有了飞速发展,但目前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这可以从分析各年度《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得出结论:
表2  近年广西的投资率、社会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投资率

35.0

36.8

43.4

46.8

50.4

社会消费率

38.2

35.6

34.3

33.3

32.2

外贸依存度

9.3

10.3

10.2

10.8

11.5

GDP增长率

10.2

11.8

13.2

13.6

14.9

    比较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到:
    2003-2007年间,我区投资率比全国同期低5个百分点左右,但2005年以后也达到了高水平甚至超高水平;投资率2007年比2003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增幅与全国相当;同期GDP增长率提高4.7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现阶段投资对GDP的拉动效果略好于全国水平;但我区投资能力不足,通过引进外部投资拉动GDP虽然还有潜力,但恐难持久,且效果也将是有限的。
    我区社会消费率2003年与全国持平,但此后逐年下降,且比全国水平下降略快,2007年差距拉大到4个百分点,表明我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全国还低,依靠消费拉动GDP比全国难度更大;
    我区外贸依存度2003年还不到10%,且增长缓慢,2007年仅提高到11.5%,我区还属于外贸极不发达地区,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潜力虽然很大,但目前作用极其有限。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我区外贸增长将更加困难。
    因此,从更广的视野审示,我们必须加快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加快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广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面临的问题
    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目前比较落后,据《2007年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报告》,2006年我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30位(仅高于西藏自治区)。当前,影响我区自主创新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是党的领导和科技投入。
    早在2006年出台的《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已经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考核目标。十七大已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措施,但时至今日,自治区还没有建立起“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制度。在管理体制中,科技在一定意义上仍然游离于经济之外,归类于社会事业(如人大、政协设教科文卫委,各市、县政府分管教科文卫的一般是同一名领导),这可能也是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
    各国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持续高效的科技创新必然是以高强度的科技投入为支撑的。据近年《全国科技投入统计公报》、全国和广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等公布的数据,近年我国保持了较大强度的财政科技投入。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003.1亿元,占GDP的1.42%;2007年,全国R&D经费支出3664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49%。
    与全国情况相比,我区科技投入水平十分落后,2006年,我区R&D经费支出18.2亿元(是全国的0.5%),占GDP的0.38%(是全国的1/4);我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始终处于低水平,且增长缓慢。
    三、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长期以来,我区在传统思想观念的支配下,经济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资源消耗巨大、制造加工位处产业低端、自主创新乏力、增长方式粗放的道路,从而造成完全资源的巨大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树立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思想,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
    建议尽快建立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制度,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打破体制机制瓶颈,探索把科技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由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主管经济工作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把科技经济揉成一张皮,切实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政府投入强度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政府自身投入很少,很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建议进一步加大全区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自治区财政科技投入,带动全区各市县和全社会研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财力保障。
    总之,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大势,自治区党委已经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的战略抉择,但任重道远,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推动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才能为广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