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关于优化科学技术促进我区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9-01-21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 信息来源:本站 【字体: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原材料工业之一,有色金属矿业科技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加速有色金属产业科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区金属工业发展任务也更加繁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区主要金属产品的国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通、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其附加值将更突出地成为我区主要金属产品市场竞争的关键。这就必须更加紧紧地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加强信息化发展、现代化管理、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由传统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利用型转变,以产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强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才能全面地实现我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当前影响我区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和资源品质逐渐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广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除铝土矿资源外,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经数十年开采,资源保有储量逐年下降,加之探矿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以1999年底保有储量为基数,按现有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计算消耗储量,到2010年,许多有色金属矿种剩余资源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形势非常严峻。
    (二)资源利用粗放,“三废”排量大、资源化程度低
    广西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绝大多数地方国有和集体、个体矿山开采、选冶技术落后,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三废”排量大,环境污染严重,难以达到“三率”考核指标。主要体现有:①共(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②尾矿排放量大,二次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低。③忽视矿泥的资源综合利用。④冶炼矿渣综合利用不彻底。⑤铝土矿赤泥综合利用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三)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在我区有色金属矿业中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企业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较低。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资源开发与冶炼加工能力不匹配。③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大。
    (四)深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延伸不长,附加值很低
    长期以来广西有色金属加工业主要靠出卖矿物原料和出口粗加工产品支撑的原料型工业特征十分明显,属于整体较为落后的传统工业类型。目前有色工业以原料、原材料开发为主,冶炼粗加工产品居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单一金属矿产品多,系列化产品少,出口强势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冶炼产品,产品结构畸形,采选、冶炼、加工比例严重失调,呈现为高的资源消耗,高的能源消耗,技术低下、劳动力密集、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且受价格影响较大的粗放工业特征和格局。广西有色金属工业产品创新能力低,企业产品雷同多,产品老化、成本高问题比较突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由于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许多关联行业急需的材料及制件不能自产,对这些行业的拉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同时,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发展落后,有色金属材料化程度很低。高科技、高附加值深加工发展缓慢,新材料创新性产品少,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初级产品多,粗放型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材料产业尚未形成,在材料产业化方面落后。
    (五)采、选、冶、深加工装备老化、信息化程度低
    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技术与设备更新缓慢,主导金属产业无太大改进,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新品产值率不足20%。除华锡、平果两家特大型企业外,大多数有色企业技术装备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机械化、自控程度低。现有产品也多是60年代上马的初级粗加工产品(冶炼金属锭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低附加值冶炼产品比重高,高附加值新产品、新型材料制品比例低。技术经济指标差,产成品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六)矿业秩序混乱,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一些主要矿区矿业秩序混乱,乱采滥挖严重,矿山原矿品位大幅下降。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富矿损失严重,致使矿山出矿品位大幅下降。采矿与冶炼能力不协调,矿山产能和冶炼能力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铅锌精矿产量增长速度慢于铅、锌冶炼产能增长,使得铅锌精矿供应明显不足,需进口补充。
    (七)环境污染严重,地质灾害现象普遍
    由于多年来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化学药剂污染、滑坡和泥石流、塌陷与地表开裂、尾沙坝和废料场垮坝、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挤占大量土地等。
    二、关于优化科学技术促进我区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建立稳定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制定长期稳定的科技发展及投资政策,保持科研力量的合理层次,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这两个层次上稳定我区自己的研究力量。适当地聘请区外研究、设计单位及专家参加。
    2.努力推进科研与生产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多元投资体制和合理投资结构。自治区要提高科技费用的分配额度,以确保规划的实现及任务的完成,设立科技发展基金,激励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自治区、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加强开发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确保我区金属科技稳定发展。
    3.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组建一支真正能创新、善攻关、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能组织系统开发的高级科技人才、善于转化科技成果的专门人才以及长期稳定地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实现我区金属产业的高效益作出应用的贡献。
    4.努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自治区应对科研院所给予一定的投入,以改变目前科研院所装备陈旧落后和日趋恶化的状况。加强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建设的支持,改善科技开发条件,使金属产业科技工作在较好的条件下运行,为我区金属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5.加强区外、国际合作和科技信息的交流。争取利用区外科技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国际间的科技合作、科技开发与人才的培养,利用国外资金发展我区科技工作。搞好国内外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交流,加强科技刊物及图书的出版工作。
    6.根据我区有色金属产业科技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关的一系列课题,各课题应提出国内外发展现状,现有基础及条件;技术关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计划安排;技术经济指标;完成任务后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所需经费预算等。使我区金属产业科技发展具体化。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监督检查。
    7.加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投入,由政府出面组织具有实力的地质科研队伍和勘查队伍利用新的成矿理论、成矿模式、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确保广西有色金属矿产储量有足够的可开采量,为我区有色金属矿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