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至7日,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市委机关专干暨青年骨干社员培训班在重庆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社区委专职副主委葛春啟参加培训并作开班讲话。重
广西是全国水牛存栏量最大、最早进行本地水牛品种改良和开发奶业的地区,奶水牛产业是广西农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奶水牛产业带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建设广西奶水牛产业带是我国打造南方奶水牛产业带的需要,是加快发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水牛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广西奶水牛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建设广西奶水牛产业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建设广西奶水牛产业带是我国打造南方奶水牛产业带的需要
2005年,国家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将我国奶源生产基地分成5大区域,分别是大城市效区奶业产区、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中原奶业产区、西部奶业产区和南方奶水牛奶业产区。这是我国首次将水牛作为奶畜纳入全国奶业发展计划中。根据规划,我国争取用10年时间打造初具规模的南方奶水牛产业带。在构建南方奶水牛产业带规划中,广西、广东和云南三省区由于在水牛存栏、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被列为优先扶持的三个重点省区。这对于广西奶水牛产业的发展是个巨大的契机。
(二)建设奶水牛产业带是加快发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水牛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广西奶水牛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方面,建设奶水牛产业带可以使奶水牛产业在当前示范试点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建设奶水牛产业带可以促进广西奶水牛业更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及规模效应。广西发展奶水牛业按产业带去规划布局,可以提升奶水牛业发展区域的方向性,有利于促进奶水牛业空间布局的相对集中性,从而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得到集中使用。尤其是,通过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奶水牛业向特定的空间区域集聚起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奶水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建设奶水牛产业带,是广西做大做强奶水牛业的重要趋势。
二、建设奶水牛产业带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 广西水牛资源丰富,居全国之最。2006年底,广西存栏水牛达438万头,其中可繁母水牛180万头,产仔72万头。
2. 水牛科学技术在全国领先。广西拥有全国唯一的水牛研究所——广西水牛研究所,拥有我国唯一有两个外来河流型水牛品种的种畜场——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拥有全国唯一获准生产水牛冷冻精液的种公牛站——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还繁殖出试管牛44头。
3. 奶水牛产业初具规模。2006年末,广西存栏奶水牛2.6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4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3.42%和26.23%。目前广西水牛奶已注册出口,远销港澳等地。
(二)制约因素
1. 水牛种源老化退化。主要问题是:广西本地奶水牛品种落后,所占比重大,生产性能低,本地水牛数量占广西水牛总数的70%左右;引进奶水牛良种年代已久,已经至少30年以上,同国外目前的优良品种相比,生产性能差距大;引进良种数十年都没有更新,致使广西杂交奶水牛长期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目前,广西杂交水牛平均年产奶量为1500~1800千克,而先进国家已达2000~3000千克,最高达到4000~6000千克。
2. 奶水牛品种改良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主要问题是:(1)奶水牛本交繁殖受胎率高,达90%以上,但目前广西良种公牛少,致使本交数量有限。(2)奶水牛人工授精配种数量多,但受胎率较低。(3)胚胎移植是良种水牛快速繁殖的重要途径,但其推广应用受到制约。(4)克隆繁殖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无法大量推广应用。上述因素较严重地制约着广西奶水牛良种的大面积推广普及。
3. 奶水牛数量少,规模化养殖水平低。到2007年3月,广西存栏奶水牛数量为2.65万头,仅占广西可繁母水牛180万头的1.47%。而意大利在1999年奶水牛已达13万头,到目前则已发展到24万头。目前广西水牛养殖以家庭饲养为主,约占全自治区奶水牛存栏量的60%。
4. 资金投入渠道不畅。一方面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的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制于金融信贷环境,农民很难从信贷部门获得有力的支持。
5. 奶水牛产业化水平低。广西乳品加工基础较为薄弱,进行水牛奶加工的企业仅有5家。水牛奶业龙头企业少,水牛奶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弱。社会化服务跟不上。
6.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许多县级政府对发展奶水牛产业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一些地方奶水牛业发展出现了“群众热、政府冷”的现象。
三、构建广西奶水牛产业带的基本构想和对策建议
(一)广西奶水牛产业带建设的区域布局设想
根据广西水牛业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奶水牛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广西奶水牛产业带的空间布局主要是桂(林)柳(州)南(宁)北(海)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具体包括:桂林市周边县、区,柳州市周边县、区,来宾市周边县、区,南宁市周边县、区,钦州市,防城港市,贵港市,北海市合浦县,玉林市周边县、区,梧州市周边县、区,以及贺州市周边县、区。共涉及11个市,区域面积约占全自治区的一半。目前广西有100多个市、县、区饲养有水牛,多数集中在桂中、桂东南及沿江、沿海、盆地、平原和低山丘陵,本地水牛数量占全广西水牛总数的70%左右。
(二)广西奶水牛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对策措施
1. 大力引进高产优质水牛种源。引进高产优质水牛种源是应对广西水牛种源老化、退化“瓶颈”制约,迅速扩繁高产优质奶水牛,极大提高奶水牛生产性能及水牛奶生产规模的战略举措。它对于推动广西奶水牛产业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把引进高产优质水牛种源作为一项首要的战略举措来抓。今后几年,可从意大利或印度引进良种奶水牛胚胎约1万枚和冻精10万支,对广西奶水牛资源进行全面改良。鉴于引进成本高,即每枚印度水牛胚胎约1万元,每棵冻精100元,引进1万枚胚胎和10万支冻精需要亿元以上的费用的问题,可以在今后几年内采取分批引进的办法。
2. 加大奶水牛繁殖技术攻关及推广力度。从近中期来说,宜实行“两条腿走路”,即“本交繁殖+人工授精”。从长远来说,在克隆繁殖没有达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宜推广和推进本交繁殖。
3. 鼓励、推进规模化养殖。通过规模化发展奶水牛业,可以解决当前广西数以万计的杂交牛分散在千家万户中粗放饲养,杂交改良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的问题,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产生示范带动效应。这是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产业的必然之路。
4.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建立自治区-县-企业-农户四级投入体制,实行“四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奶水牛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就是,自治区财政和县级财政要对奶水牛养殖企业及农户给予补贴,以提高企业和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企业和农户也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奶水牛养殖的投入。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 组建广西水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产业化模式加强广西奶水牛产业化建设。大力培育奶水牛产业龙头企业,建议以广西水牛研究所为核心,整合广西水牛业资源,组建广西水牛产业股份有制公司,并将其培植发展成为大型上市公司。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水牛奶加工业。
(三)广西奶水牛产业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1. 编制广西奶水牛产业带中长期发展规划。目的是加强政府对奶水牛产业建设的宏观指导。
2. 建立完善广西奶水牛业配套政策。一是向广西奶水牛产业带建设倾斜的区域性政策,包括用地、用电、信贷、税收优惠政策等。二是向奶水牛业龙头企业倾斜的优惠政策。三是鼓励支持奶水牛产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
3. 设立广西奶水牛业发展专项基金。
(九三学社广西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