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身边的道德模范

——记九三学社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支社主委谢唐贵

发布时间:2016-07-18 撰稿人:黄长江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在我们身边,偶尔会有这样的一种人,他像老黄牛一般,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干着平凡的事情。不会有豪言壮语,却品性感人,不会有惊天壮举,却情怀宽阔,经常默默无闻,有时却光辉永恒。在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没有感人至深的事迹,却凭着一颗炙热的心和对中药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广西中药事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添砖加瓦。他就是——九三学社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支社主委、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助理、学科办主任、中药药理研究所所长谢唐贵。
  谢唐贵,199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同年7月分配到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工作。25年来,他先后在药理所、科技办、学科办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用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已的职业道德。2016年,他的事迹作为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身边的道德模范”在单位进行宣讲。
  甘守清贫
  敬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奉献,更是社会公民道德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不辱使命”是谢唐贵同志25年工作历程的真实写照。谢唐贵是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第一个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在药理科研一线工作十余载。九十年代,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头衔顶在头上是一个多么耀眼的光环,同学中有人选择下海经商,有人选择出国镀金,也有人弃药从政,但他依然坚守在无职无权,清贫辛苦的药理科研一线。在岗位上,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实验中,他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热爱的工作。他不惧药理工作的“脏、苦、累”,从不自恃是高学历人才,更不讲个人条件,也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与实验动物为伴,以实验室为家。他舍小家顾全大家,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中午经常加班,晚上半夜回家更是家常便饭,办公室的灯光成为深夜里整栋实验大楼最孤寂的光,可就是这束细微的光成就了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最闪亮的风景。
  勇挑重担
  2003年,自治区从高校、研究所、社科院和科技局共抽调9人组成研究制定广西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小组,谢唐贵作为成员之一。论学历,高校博士很多,论职称,全区正高职称者众,论文笔,中药领域优秀的笔杆子也不少。为什么偏偏让他挑此重任,其中有什么奥妙呢?面对信任和怀疑,他豪不退缩,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事关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乃至全区科技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使命神圣而光荣。谢唐贵说:“我是个典型的理科生,理科成绩好,作文成绩差,专业知识面狭窄,在文字材料工作方面,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积极参与规划领导小组四次会议的筹备,组织战略研究工作,跟踪分析26个战略专题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规划的数十次讨论、修改,协助组织60多场次相关会议、撰写50多个相关材料等,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由于长时间高强度伏案工作,落下腰肌劳损的顽疾,但他从没请过一天假,生怕自己的缺位而影响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赢得同行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支持。
  喜结硕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工作上,虽有很多与各级领导接触的机会,“拉关系、办私事”也应该很方便,但他从来不利用工作方便为个人拿项目出成果升职称,自始至终都是从全区中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不把个人的、少数几家单位的小利影响全区的发展大局。经过20多年的磨砺,谢唐贵从科技管理的门外汉,变为了“业务通”、“多面手”。2008年,他打破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人才队伍和仪器设备劣势、课题研究与成果水平没有明显优势的严峻局面,带领科研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筹建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壮)药分析三级实验室评估,获得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从2012年起,作为主要执笔人,分别参加5个年度广西科技计划中药领域项目指南的编制,连续3年参与《广西中药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编制和《广西科技计划中药领域项目指南》编制。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雷锋日记里写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