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倾心科技 全心为农

——记玉林两岸农业合作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玉林市委副主委林霞

发布时间:2013-12-10 撰稿人:九三学社玉林市委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以科技发展农业,用科技帮扶农民致富”这是一位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20余载的农业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她对工作的执着,不断地开拓创新,助推着玉林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并成功走出了国门。
  她就是玉林两岸农业合作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玉林市委副主委林霞。
  1966年出生的她,虽然不生长在农村,但父母经常把她带回农村的老家,因此林霞从小就深刻体会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望着爷爷奶奶每次耕种回来疲惫的身影,一阵阵酸楚涌上心头,不再让老人家奔波劳命的信念深深植入了她幼小的心灵。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以科技推进生产力”的主题巡展,使她深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改变了她的人生座标。1984年,18岁的林霞参加了高考并考得高分。当年许多农村的学生都把高考作为“逃脱农门”的捷径,而林霞这个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却毅然填报了广西农学院,坚定做出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选择。为获取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在大学期间,她埋头苦读,勤钻研学,最终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农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刚从大学毕业回来的林霞被分配到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当技术员,从事食用菌及农业微生物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初出茅庐的她,不畏劳苦,干一行爱一行,逐渐从一个毛头小丫长成为一名科技领衔人,由她带队研发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物技术》获1993年玉林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钾肥应用技术》获1999年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主持“蘑菇大棚二次发酵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荣获玉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4月“夏季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项目获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也使她的职称也从技术员晋升到高级农艺师,职务从干部提拔到微生物所所长。此时的她并没有沉浸在权位中,而是运用领导这个平台,组织技术人员做好食用菌技术培训和宣传,开展技术服务,很好地把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几年间使玉林市食用菌生产面积从1994年70万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6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从210多万元增加到24630万元,菌农的人均收入也从800元提高到2400多元。在2004年、2007年,林霞分别参与和主持两场全区的“冬季蘑菇二次发酵推广”和“夏季高温菇示范”现场会,逐步成为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头人。面对热情高涨的群众,即使要技术员不分昼夜地去指导,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经过深思熟虑,她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科技成果编写成10多种食用菌生产技术资料,其中由广西出版社出版的《蘑菇高产栽培技术》和《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发行量达15万多册,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民想种菇却学不到技术的难题。并于2009年荣获全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先进工作者。
  2008年2月,林霞调任玉林市农业局副局长。为响应玉林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把粮食产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的战略要求,主抓生产工作的她,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以加大科技支撑为出发点,大力推广优质稻和超级稻新品种,推广“三免”、“三避”、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水稻“631”栽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农业技术,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粮食产量,使玉林粮食产量从2008年的172万吨,提高到2010年187万吨,每年都得到4%以上的增长。特别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使得更多的农民不必要再对田地犁耕,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年轻的农民可以到外边去创业,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初步实现她了当年的“以科技解放农民”的梦想。
  肩负着全市农业科技创新重任的林霞,深谙“农业要发展,科技须先行”的道理。在担任农业局副局长期间,她十分注重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运用,积极组织实施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2009年,由她主持的《创新推广“631”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荣获2011年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市示范推广“冬马铃薯+双季稻一年三熟三免耕栽培技术模式”的“133”模式,平均亩增收节支587.2元,项目获2008年度玉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建3个万亩晚稻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532.6公斤;建设了6个秋冬菜种植示范片、5个千亩冬种马铃薯种植示范片,有力推进了玉林现代农业步伐,2010年玉林市被自治区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她也荣获全区“十佳优势产业发展工作模范”称号。
  在别人看来,这么多的成就,人生已经很满足了,但林霞并不这样认为,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把玉林农业的先进技术送出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2010年4月,“中国玉林—文莱合作研发水稻项目”在文莱正式启动,由玉林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作为玉林粮食生产的领头羊,林霞勇敢担当了项目负责人,谨言慎行地开启着玉林水稻种植技术和品种的对外输出先河。在为期6个月的研发过程中,她克服各种困难,不辞劳苦,认真指导由6位水稻专家、10位农民技术员组成的项目组应用玉林的水稻种植技术,在文莱的气候、土壤条件下进行了粮食生产试验,筛选出产量高且适合文莱种植的水稻品种并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到2010年10月项目结束时,项目试验种植了10个品种,最高产量达每公顷8.11吨,比文莱最高记录每公顷3吨高出5.11吨!产量的翻倍增长使文莱政府都分外高兴,林霞和专家组也受到了中国驻文莱大使、文莱初级工业部部长的亲切接见。
  2011年6月,根据组织的安排,林霞调任兴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农业和民政等工作。职务的变迁,角色的转换,给予了林霞更大的发挥空间,在理清兴业县打造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发展规划后,她更注重“科技强农重在人才建设”的思路。“科技人员是树叶,领导要甘当树根做好服务,事业这棵大树才能长盛不衰”林霞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当副县长期间,为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她对科技工作者关怀备至,每逢节庆日专程慰问一些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农业科技专家,嘘寒问暖,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最大的关怀。为让科技人员有事可为,她还选择一些重大课题,让他们成为农业科技的担纲人,成为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她的促动下,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奋勇当先,主动完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使科技人员真正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成员,林霞积极参政议政。她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分析我区实际情况,研究我区农业产业在今后的发展思路,在自治区第九届政协会议上以委员的身份提交《我区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提案三篇,大会发言一篇,参与起草《2004-2010广西优势农产品食用菌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同时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九三学社玉林市委撰写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提案,其中《关于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提案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市政府以此为依据,制定印发了《玉林市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实施意见》,规范和促进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2009年,她担任了玉林市统一战线专家社会服务团农业分团团长,组织专家成员为全区的农业生产和科研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40多次,培训人员3200多人次,为全市的三农服务起到了很好示范推动作用。2012年林霞担任玉林市统一战线专家社会服务团团长。
  林中凤凰,霞光生辉。由于出色工作,林霞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玉林市农业局先进工作者、玉林市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玉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荣获2007—2008年度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优秀社员;成为2003年—2007年第九届区政协委员。2010年九三学社玉林市委员会换届,林霞被选举为副主委。2013年林霞被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

面对喜人成就和丰盈荣誉,林霞都是微笑地坦然处之,她更愿把这些成果看作是党和政府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对创新的重视。心中装着现代农业的她,将凭借海峡两岸农业研究院的平台,依然进行着探索的脚步,继续散发着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