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文澜艺苑

利剑锋从磨砺出

——谈谈我与九三

发布时间:2015-08-26 撰稿人:曾定之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谈起九三学社来,不免想到了我对各党派政治力量的认识过程。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个人成长的朦胧时期。抗日战争前期,我还是一个青年学生,由于历史原因,我当时所处的桂林城,是大西南的后方,汇集了众多的文化人士和进步力量。特别是三十年代末期,武汉撤退后,淮南俄专迁到桂林的那些岁月。
   我进了俄专,政治上受到熏陶,可以说那是很自然的事。当时的俄专,各派政治力量都有。我对各派政治力量的认识,那时不是自觉的,加上情况复杂,各方面的人我都接触;尤其是与文化人过往甚多,以致在毕业那年,被国民党以“窝藏新四军逃犯”的罪名抓了起来,一关就是一百多天。在监狱中的生活,算是初次磨练了我,至少使我对国民党感到不满和失
  望。由于是俄专的地下党(具体就是通过俄专负责人孙亚明老师)想办法营救我出狱,在政治上我对共产党有了一个基本认识。
   以后几年,总是在党的外围组织领导下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我由昆明到了重庆。在这里开始接触各派政治力量,接受他们的形响,比起桂林、昆明来又大有不同。日本投阵后,形势一日千变,首先是我们一批青年学生通过地下党关系接受准备输送到中原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的计划不能实现,后来又发生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施以暴行的‘教场口事件’;不久,我原在昆明认识的孙起孟到重庆后为我介绍工作,正在考虑之际,恰又遇上当时有机会到东北的中长路工作,所以就把即将投入民主党派机关工作的机会放弃了。以后由南方跑到北方投身于解放战争,也还是从自己个人很重要的外文兴趣这一点出发:搞俄文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已无用武之地,就投身到解放区工作,以自己的所学为革命工作所用。当时本身只是满腔热忱跟着革命的大浪潮前进,从没考虑自己个人在政治组织上的归宿。
   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头几年,我在中央财委担任苏联专家联络工作。那时北京开展了发
  展民主党派的工作,听过几次报告,有关许老、周老、粱希、潘菽老一辈的九三创建者及组织任务等,也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只是不久,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接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紧接着又是搞肃反与反右。直到五八年下到广西来之前,老同学粱建兴曾与我谈到他在教育出版社加入九三组织的事。祝贺之余,我个人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个人在政治组织上的选择。及至到了广西后,我虽曾向他表示过加入九三组织的愿望,但不久全国又进入大跃进和各种政治运动,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及困难时期,以后接着就是农村四清运动和后来发生的十年浩劫。入九三学社的事,一直等到文革结束七十年代末期,民主党派恢复了活动,才又提到日程上来,对我来说,至少耽误了二十年时间。
  当时有几个因素促使我面临加入九三学社组织的抉择:首先是受老同学粱建兴以及老前辈乐茂松同志的影响;还有更重要一点是,我在科技界工作,我所在的植物所党委和上级区科委政治处,都为此事动员过我,再加上区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也曾为我加入九三做过动员工作(记得他们都说过:民主党派的工作,就是党的工作;我们相信,你能在九三学社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还有最后一点颇为关键的,那便是我自身思想认识方面迈出的一大步。经过多次运动的磨练和锻炼,自己个人的政治觉悟,已经比较成熟,从而对于加入九三学社的愿望,已由单纯的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进一步达到积极主动、努力争取其实现的地步了。
  基于上述条件,我终于在七十年代最后一年,成了九三学社桂林市组织中的一员。回忆自己加入九三学社,曾经过多少曲折的路程。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己盼望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自从加入九三学社后,我主动积极地参加各项有关活动,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组织建设方面。这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用不着我个人多加饶舌。现在我只想用一句比较精炼的话语来概括我个人与九三组织的关系,那便是我题头用的几个字:“利剑锋从磨砺出”来表述,是最贴切不过了。如果说得透彻一点就是:自从加入九三学社,就使自己的思想活跃起来,视野也开拓了。也就是说,加入组织后,因要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条件的发展,必须从主观方面大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意识修养和品质素养,要不断提高自己在学术科研上的业务水平;必须事事为群众做出表率,为人民服务做出更大的奉献。——这就是我个人归纳出来与九三组织关系的那句话的深刻涵义。我想同志们是会同意我的体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