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文澜艺苑

在南疆康西瓦开展铅锌矿调研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03-16 撰稿人:董业才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字体:

2016年9月,我参加了“南疆康西瓦铅锌矿调研” 的课题。由于事出突然,领导告知课题紧急,需要2天后出发去新疆。我们项目组一行7人就这样急冲冲的奔赴南疆康西瓦开展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去新疆,没想到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地质调查却让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初入南疆

  9月5日我们离开桂林,先后在西安咸阳、喀什作了短暂停留,为调研工作做准备。9月12日正式进入南疆开展地质调研。
  车行几百公里,沿途风景极美,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胡杨林,远处是赤露的昆仑山脉,巍峨的山岭连着蔚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沿着天山南下,一群群的羊、骆驼以及数只孤独的苍狼与我们不期而遇,美丽的湖泊如同宝石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中,这一切仿佛一幅滚动的水墨画。然而风景虽美,路却难行,我们将行驶过的路戏称为“搓板路”,即开车在上面行驶如同在搓衣板上行驶。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颠簸得全身肉疼。
  我们的工作区附近是高高低低的乱石堆,远处是白雪覆盖的高大山岭。这里仿佛传说中“神的自留地”,风景绝美,人迹罕至,空气清新,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工作区仅有三户放羊的人家,家里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女孩,加上没有手机信号,更显得与外界隔绝,这给我们的资源补给和聘请工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恶劣的环境

  我们居住在海拔4250米的自建土坯房,工作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位于永冻层之上,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长年大风不断,让人难以忍受。高海拔地区工作难度要远大于低海拔地区,爬山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到海拔3500米以上就会面临空气稀薄的问题,爬山作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而我们就在这种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开展地质工作。既没有工人,补给也接应不上,工作设备和仪器需要自己背、扛,伙食也相对较差,但大家毫无怨言,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山里的天气变化很快,时而暴雨倾盆,时而骄阳似火。开工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一大清早还是晴天,待到中午突然刮起大风,下起了雪。此时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爬到山脊,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里不但山势陡且四周都是风化的碎石,山脊就更难走了。突然变化的天气让我们不得不放弃工作计划,打道回府。于是,我们调头往山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走到差不多半山腰,雪没了,却下起了雨,就这样我们艰难地回到了山脚。此时,我们的工作服、保暖内衣和绒裤全都湿透了,登山鞋里也进了好多水,而之前约好等待我们的汽车却还在山的另一边,离这儿大约还有五公里,由于没有信号联系不上,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冒着雨朝汽车的方向赶去。此刻,我们又累、又冷、又饿,再加上脚上套着湿透的鞋,饥寒交迫都不足以形容此时的惨境。我们就这样挣扎在漫长的山路上,到天黑才看到汽车;等我们回到露营地,马上脱下衣服、生火,也没心情煮饭做菜了,就随便吃了点干粮,然后就挤在一起轮流睡,或者坐着烤衣服,就这样渡过了难忘的一天。未曾想没见着矿,老天爷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让我们接受了第一次考验,也让我们明白前路艰辛。
  大约一星期后,我们把矿区所有的矿点和坑道都考察完了,逐渐适应了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在生活方面,通常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就出发,中午在山上吃点干粮,有时候忙起来常常到下午才吃,每天只有晚饭才能吃上米饭。至于平时吃的肉食和蔬菜要五、六天下山补给一次,然后储藏在山洞里。用水要从位于十公里外的山脚下的小水库拉,用电全靠柴油机限时发电,至于文化娱乐生活那是没有的。

 
考察矿点


  即将结束南疆康西瓦的调研工作时,甲方邀请我们到矿区外围考察几个矿点,希望听取我们的专家意见,以便考虑是否需要登记矿权。这天天刚亮,我们驱车前往考察点,出了矿区一路都是戈壁滩,越靠山的地方,堆积的砾石越大,有的砾石直径将近一米。道路崎岖难行,路上寸草不生、荒芜人烟。时常可见由于沙柳等小灌木阻挡了风沙而形成的小沙堆或沙丘,但未见水草、牛羊及牧民。我们来到矿点所在的山脚下,这里有融化的冰川雪水形成的小溪,溪水流过沙地,使原本松散的沙地变得更松软了。车辆从溪水中驶过,车轮陷入沙地中,原地打转,越陷越深。我们只得下车,拿上铁铲、铁锹,脱了鞋光着脚下水把溪流改道。冰冷的雪水冻得双脚麻木,我们只得在水里干一会儿,上岸休息一会儿。就这样过了半个多小时,车轮下面已基本无流水了,试了下,结果车子还是没有开动。司机告诉我们,估计是沙地太松软,还有少量的水渗流进来,并再次积上水了。于是,司机让我们继续按原来的办法接着干,他找来千斤顶去顶车轮,并搬来石头垫在车轮下面,再拿走千斤顶,让汽车压一压,然后再顶,再垫石头。几个回合下来,左右轮下面都垫上了石头,就这样干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将车弄上岸了,此时我们也筋疲力尽了,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们继续蜿蜒的向山脚驶去,越靠近山脚车越难开,由于没有路,我们就这样绕来绕去,遇到稍大点的石块挡住去路,我们就下车将它搬走,直到下午三点,车子无法再前进,我们一行人不得不下车步行登山前往矿点。
  上山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顺利找到了铅锌矿点,并进行观察、记录、取样和照相。结束了3个矿点的考察工作,回到下车的地方已是晚上八点,司机早已在附近找了些干柴,生了火,为我们烧了开水、做了饭菜,可能是又累又饿的缘故,这顿饭我们吃得特别香。吃完饭,我们开始往回开,等返回宿营地,已近晚上十二点,这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在南疆康西瓦开展地质调研的日子,我第一次体验高原工作的艰辛,当然,地质工作虽然辛苦,也有它的乐趣。比如在荒山野岭中篝火、野餐,仰望漫天繁星,身处巍峨的群山,喝着冰山融雪,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让人心旷神怡。
  10月中下旬,我们与合作方一同回到了喀什,结束了在南疆康西瓦的铅锌矿调研工作,此时我才知道,康西瓦在维语里的意思是“有矿的地方”。


后记


  打开地图,康西瓦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的喀喇昆仑山脉腹地,这里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被医学界称为“生命禁区”。在这里调研的一个多月时间,爬山钻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写照,时隔几年依然历历在目。这一个多月,我收获了人生中难得的体验,也有过无数美好的回忆。我想说,地质工作,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虽然工作艰苦,但只要你热爱这份工作,乐意为她付出,就会乐在其中。
  也许是不同的工作环境培养不同的个人特质,我们比其他行业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多角度的认知,使我们对生活本质有着更深的理解与展望。在野外调研的休息间隙,我们常常在一起思考和讨论,祖国西部大后方的建设中,我们地质工作应当先行,通过矿产勘探与开发带动当地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常常想象,这里有一天也可以像新疆其它城市一样,崭新的厂房、高楼,甚至学校、医院屹立山间。远处则是大片的农场、牧场,上面有青稞、油菜花等农作物和成群的牛、羊。

希望今后如果有机会还来南疆,因为我还想亲眼目睹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到那时看到的将不是幻想中的场景,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同时,作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野外一线的地质工作者,也许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也是在为改变祖国西部大后方的面貌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