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至7日,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市委机关专干暨青年骨干社员培训班在重庆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社区委专职副主委葛春啟参加培训并作开班讲话。重
2011年3月22日,一则来自官方的《决定》让一家年轻的企业在一个风生水起的经济区顿时声名远播。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作出《关于表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百亿元产业园区优秀创业企业和优秀建设者的决定》,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在这个拥有数以千计企业的经济区里脱颖而出,荣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秀创业企业”称号。
凯歌奏响,威震业界。这则《决定》无疑是给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的发展业绩和经济贡献从一个更高的层次给予评价和褒奖。
也就从这则《决定》发出的那天起,这家仅有4年发展历史的年轻企业,以自己厚积薄发的实力奇迹般地一跃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众多企业中的佼佼者,被公认是这片风生水起、千帆竞发经济区的一匹明星黑马。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这家从事输电线路、钢构架产品等为主的专业生产民营企业一跃成为业界“黑马”的背后,是一位善于培养和驾驭“黑马”的企业人——潘桂权,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董事长。
两次“零的开始” 人生完美转型
——人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方向,你就会感到茫然
创立并发展壮大这家企业,潘桂权历经了两次“从零开始”。
时间是1995年,当时身为一所公立学校接近10年教龄老师的他,在“下海风潮”之中毅然放弃了“铁饭碗”,选择辞职进入广西区内的一家企业,“从零开始”在理想的纸张上重新设计描绘自己的人生。
“一开始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坐在满是书画和红木家具的幽雅办公室里,潘桂权一边给来客沏茶一边说起他自己经历,“车间工人、采购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经理、副厂长、厂长,这些岗位我都呆过。”
在这家企业里,潘桂权两横一竖一个字——干:实干、苦干。
“每天几乎24小时都呆在车间里。”他说,帮别人打工就是帮自己打工,需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需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他这一干,干出了好效益。“我们用6年时间,让一个不很景气的企业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的目标。”他的思绪回到了10年前那个创业的年代。
6年后的2001年,由于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在自己苦苦奋斗的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时候,潘桂权选择了离开。
这又是一个“从零开始。”“我们5个人从那里出来,一口咬定重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把茶端在手里,神情里满是离开那家企业时的情景。
这条重新创业路,并没有那么平坦。他们选择到移动、联通这些通讯企业做相对辛苦的工作,“我们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建基站,我们帮他们搬运设备。”潘桂权说,广西很多地方都有他搬运通讯基站建设设备时洒下的汗水和留下的脚印。
解决吃饭问题后,凭借前面6年管理企业的经验,潘桂权开始审视这个行业,从中探寻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设备都很简单。”潘桂权开始瞄准了与之相关的行业,“我们开始由打工转向做和这个行业相关的工程。”
潘桂权真正意义上的自己创业由此开始。“后来,我发现要做大这些工程,需要办理很多手续,这让我萌生创办一家公司的想法。”他说。
其实,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是潘桂权离开从教多年的学校之初就有的想法,这两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只是他创办企业的原始经验积累。“人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方向,你就会感到茫然。我从学校辞职之前就想,我一定去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个独到理念 成就业界“黑马”
——要使一家企业获得成功,企业掌管人需要有三方面的素质:良好的心态、丰富的知识和较好的社会发展关注度
也许从一开始就有很充分的准备,也许是命中注定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潘桂权的事业一起步就顺风顺水。
“几乎是每两年一个台阶往上发展。”潘桂权说,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租用了一间三房两厅的房间办公,到了2004年,他的企业办公场地已经达到3000平方米。2007年,他把现在企业办公所在地这片12.5亩的土地,以每亩12万多元的价格买下来,建设办公楼和厂房,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由此横空出世,“前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从此结束了公司没有自己固定办公地点的历史。”
2007年,潘桂权的公司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这片位于西江黄金水道上的“黄金土地”购买了300多亩土地,建设办公楼和厂房,不断把事业做大做强,“厂房有上万平方米,可以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潘桂权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有关资料这样描述这家公司的成长和辉煌历程:成立初期,公司注册资金仅为50万元,员工也只有20多人,租用几间民房,加工全是手工操作,年营业额不到5万元。如今,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生产基地占地300亩,厂房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国内外先进的铁塔数控成套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450多台(套),有员工816名,其中研究设计人员8名,高级技术人员15名,中级技术人员75名,初级技术人员180名。
公司的管理和业绩也取得喜人的发展。目前,公司建立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2007年以来累计产值超10亿元,上交利税3000万余元,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业务遍及广西区内14个地市,并发展到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市,是广西区内较具规模,技术装备较先进,检测手段较完备的铁塔制造企业。去年,公司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获得750KV高压输电线铁塔生产资质,是广西目前首家获得该资质的企业。
2008年抗冻救灾中,公司全体员工以大局为重,春节不放假,加班加点,按期超额完成中国南方电网集团下达的生产任务,保证了贵州、广西等地的电力线路抢修任务的完成。中国南方电网集团授予公司“南方电网抗冰救灾突出贡献奖”,并下文明确“今后,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参加本系统所有项目的投标评标时给予1.42分的加分奖励”。去年年底,公司被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评为“优秀合作伙伴奖”。最近,被南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宁市团委评为“安康杯”优胜企业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企业缘何取得几何级数发展,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从政府高层到业界精英再到普通员工,都认为这是潘桂权独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他和他的管理团队秉承“顾客满意,产品优质,管理规范,不断进取”的宗旨,大胆创新求发展,抓好机遇优服务,从容进取赢竞争,从而成就了这匹企业“黑马”。
“要使一家企业获得成功,企业掌管者需要有三方面的素质:良好的心态、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社会发展关注度。”潘桂权总结说,创办企业,就是要和人打交道,就要产生各类费用,投资有盈利也会有亏本。所有这些,作为一个企业掌管者,需要有一个良好心态去对待,“不能为了赚钱,随便压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甚至克扣他们应得的待遇。这样做也许一时间能感觉到自己赚钱了,但它埋下的隐患也非常深,比如员工消极怠工等,一家企业要在这样的心态下发展壮大会很难。”
“另外,企业掌管者还要有相对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知识,有较高的社会发展关注度。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整个市场以及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潘桂权进一步分析说。
潘桂权创办企业有一个简单而实在的口号:成功!“成功这两个字,看起来很虚,但一点一点地去落实,去实现,它就会变得实在,变得实际。”他说,今天的任务完成,今天算是成功了。今年的目标实现了,今年算是成功了。在这些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否定昨天,不断肯定今天,不断延伸成功,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企业也因此走得更远。
值得一提的是,潘桂权在经营管理好企业的同时,非常注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主动高薪聘请一名老党务工作者到公司组建党支部并经上级党委批准担任支部书记。同时,建立了共青团、工会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
这些组织建立之后正常开展工作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底分别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团支部”、“先进工会委员会”、“先进妇女联合会”。今年七·一前夕,公司党支部被当地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合唱队参加当地的红歌比赛获得三等奖。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潘桂权积极参政议政。他还积极参加军民共建活动,他本人就是当地某预备役师中校军官,每年都按照要求及时参加军事训练,训练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所有科目都达到“优秀”,多次受到表彰。公司被广西军区授予“军民共建文明单位”称号。潘桂权本人被列入“广西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候选人。
“一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要在精神上不断提升。”潘桂权认为,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植根于文化的土壤里,一家企业才能枝繁叶茂,“否则,企业就没有发展后劲,没有扩张能力,永远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全心社会公益 致力企业腾飞
——当自己占有的社会资源过多的时候,要学会散财,回报社会。财散人聚,这也是一家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立志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潘桂权不忘社会责任,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
2009年5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云城村委云城村建成了该村历史上第一座跨过新坝河的桥梁,这条只有3米宽、45米长的小桥梁,却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大难题。
“我们世世代代做梦都想有一座桥,今天终于建成了。”看着桥梁的通车,生于斯长于斯的莫世雄乐了,沧桑的笑容里绽放出无限的喜悦。
这是一个位于大明山脚下、拥有2100多人口的村落。该村和大明山之间被一条名叫新坝河的小河流隔开,村民的住房和一部分土地在河的这一边,一部分土地和所有的山林、水库在河对面的大明山上,他们要到河对面去种地、砍伐林木、放养耕牛、养殖鱼类,就必须走过这条河。
不是雨季的时候,这条小河的水并不深,村民只要把鞋子一脱、把裤管一挽,就可以踩着河床轻松过河,要是遇到洪水,他们就犯难了,很多到河对面劳作的村民往往被洪水所困,无法回家。
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做梦都想在新坝河上修一条桥。桥没有修成,主要是没有钱。
2008年,得知云城村村民为修桥没钱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潘桂权主动出资赞助,为这个交通不便的山村铺路架桥。
2009年5月16日,这座名为“凯威大桥”的桥梁顺利竣工,当地村民一片欢呼,该村村委特意给公司赠送了“捐资修桥 功德无量”的功德匾,并在桥头修建纪念亭,纪念亭柱子上刻着用“凯威”两个字为起头的对联:“凯歌响大地,威力震长空”,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凯威公司的大恩大德。
2011年1月28日春节前夕,凯威公司出资5万元购买慰问品和礼品到南宁市西乡塘区陈东村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慰问该村140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袋大米,一壶花生油,一个旺旺大礼包)。并和村民举行游园活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群众的赞扬。
自2009年以来,凯威公司每年都出资赞助广西南宁市横县举办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也因为这些善举,潘桂权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推荐担任“广西河南商会”商会常务副会长。
“人很难过权和钱这两个关,当自己占有的社会资源过多的时候,要学会散财,回报社会。”潘桂权对于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多做慈善之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内要给员工优厚合理的待遇,对外要为社会分担应该的责任。财散人聚,这也是一家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潘桂权透露,他的企业将朝商业地产、工业企业和工程施工配套等方向发展,逐步完成集团化改造,推动企业成功上市,实现产业全面升级,促使公司全新腾飞。
凭着潘桂权多年的打拼和独到的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广西凯威铁塔有限公司的明天将继续凯歌一路,威风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