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蒋治良博士课题组研究成果获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08-11-22 撰稿人:九三学社广西师大支社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以九三学社社员蒋治良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的课题组成员,在广西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刻苦努力拼搏,先后连续获得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十百千人才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近年来硕果累累,取得了颇具广西特色和拥有广西自己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研究成果,2008年该课题组有关免疫分析、免疫纳米催化分析方面的最新成果已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学术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Clin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近年来,蒋治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SCI影响因子IF大于3的研究论文11篇,IF大于4的研究论文5篇,IF大于5的研究论文3篇,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纳米粒子具有新奇的表面积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具有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已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纳米金以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生物相容性好、电子密度高、制备容易等特点,可用于蛋白质标记、核酸标记、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分析领域。近来在生化分析中,纳米金催化活性的应用亦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纳米金作催化剂而建立的银和金增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检测信号,其灵敏度比荧光、放射性和酶法分析法高,可用于检测DNA、蛋白质等。共振散射光谱法具有灵敏、简单、快速等特点,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无机离子的分析。为提高共振散射光谱法的选择性,蒋治良教授课题组将纳米金的共振散射效应与免疫纳米金标记技术结合,建立了免疫蛋白质的高选择性纳米金标免疫共振散射光谱法。为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该课题组将免疫纳米金催化反应引入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发展了免疫纳米金催化-银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法、免疫纳米金催化-金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法。为降低分析成本及使反应易控,他们发展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免疫纳米金催化铜(II)-抗坏血酸反应、免疫纳米金-联氨-硫酸铜催化反应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已用于环境、临床样品分析,结果满意。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影响因子高达5.26的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2008年,DOI:10.1021/ac801647b)、影响因子高达4.86的美国临床化学会《Clinical Chemistry》(2008年,54:116-123)、影响因子高达5.061的荷兰《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08年,DOI:10.1016/j.bios.2008.08.031)等国际一流刊物上。
    蒋治良,博士,教授,硕士导师,广西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广西区十届政协委员。2004年荣获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5年荣获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称号,2008年荣获广西统一战线专家百人团专家称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I-E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编委,《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副主编;《Environ Sci Technol》、《FEBS Letters》、《Anal Chim Acta》等SCI源刊特邀审稿人。他在催化光度分析、催化极谱分析、纳米催化分析等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26年,在SCI源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曾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

                                                        
                                                                                                                                                                     200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