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网站!

文澜艺苑

“软实力”的提升与环北部湾(广西)区域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8-03-28 撰稿人: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随着环北部湾(广西)区域(以下简称环北部湾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有关开发开放北部湾的战略构想,已受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胡锦涛主席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殷切期望广西抓住区域合作新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将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作为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明确定位。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对于区域的发展,软、硬实力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软实力”日益引人注目。它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内涵也被不断地扩展。当然,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予以实施

一、挖掘环北部湾文化底蕴

环北部湾区域海域平静广阔,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浙江省在2005年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以“弘扬海洋文化,实现和谐发展”为主题,按照学术研究和文化娱乐两大主线展开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先例。环北部湾的金滩、银滩、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岛屿等等充分展示了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同时,环北部湾区域因其战略地位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有关环北部湾区域的发展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焦点,为环北部湾区域举办各类海洋生物科技论坛、岛屿文化、海洋专题学术报告、海洋经济和生态论坛等等系列研讨会奠定了基础。

此外,环北部湾区域的海洋历史文化更是这一区域软实力挖掘的一大亮点。作为中国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点,早在汉代,这里便已商贾云集,是当时远洋贸易的重要场所。曾任钦州学官的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可见在宋以前,环北部湾区域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当然还有广西壮族的铜鼓,等等这些都无不充分展示了这一区域丰富的区域文化,对这些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整合传播是提升这一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二、打造广西生态经济

(一)生态农业方面

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建立农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不能依赖于小规模农户的自行发展,农业规模经济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基础,更是规范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根本途径。当然区域的生态农业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产品生产或加工的投入。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须要引入龙头企业的拉动,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种养加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策略,带动农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进而扩大高价值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加强科技后盾,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生态工业策略

生态工业策略主要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尤其应该建设有环北部湾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另外,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一定要实施集约型发展。由于这一区域具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在原油矿产上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我们应该促进这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行集约型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附加值。另外,政府应更进一步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壁垒,注重矿物质开采后的生态恢复,强调对尾矿的开发利用和矿产深加工。

三、政治公信力建设

(一)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效能建设”

在今年110号的广西日报第4版,刊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议》,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的重视,对促进环北部湾区域的区域形象建设已经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这次“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不足。这不仅仅是一项清洁工程,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它将直接反映出政府的政治公信力,直接体现政府执政能力,从政治的角度体现了区域的软实力。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不是停留在城市形象的表象,而是通过这次清洁工程,整治乱摆乱卖和户外广告,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建设,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行为,体现环北部湾的区域精神和面貌。效能建设也应仿效这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公信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通过这次清洁工程建设和效能建设,促进政府整体政治公信力的提升。

(二)加强区域制度建设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人约瑟夫·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要变得使世界相信并接受自己的魅力,首先是经济改革顺利完成,同时,迫切需要增强法制和媒体的自由以及鼓励更多百姓参与政治。”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一个民主过程。民主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价值目标主要不是发展的手段,而是发展的目标。”他认为,“政府不仅担负着领导经济发展的责任,也担负着旨在深化民主的政治发展责任。”环北部湾区域应该制定自己的一些政策法规,促进区域民主和法制建设,以此规范政府执政行为,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应着力把区域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方便市民的政务超市、企业发展的服务中心、投资环境国际化的展示平台。

四、区域创新提升软实力

  构建环北部湾区域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是一个区内自主创新和区外引进创新有机耦合而形成的开放型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以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政策创新等为手段,以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和政府三大创新单元为主体,以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综合性创新载体,通过有机组合形成的创新网络体系。

同时,抓紧营造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制度环境,构建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跨区域技术交易网络,为科技成果与资本的结合、创业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平台。此外,环北部湾区域应必须加快“数字环北部湾区域”的建设,推进科技文献、科技信息、专家库、动植物资源和水文资源等基础性科技资源的联网共享,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科技基础设施。

五、环北部湾区域形象设计和传播

(一)环北部湾区域形象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我们可以看到,南宁市在极力打造“绿城”,北海在极力发展“海滨旅游”,防城港在打造“物流中心”,钦州在塑造文化品牌。这些区域相互分割,任何一个定位或是说形象设计都不能代表北部湾的区域形象。如果环北部湾不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那么任何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我国来说都是相当弱的,根本不能与中三角、川渝城市群、东北工业基地相提并论。

(二)环北部湾区域定位与区域品牌传播

鉴于环北部湾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其区域定位应该将南北钦防作为一个整体,充分体现这一区域地域特色和经济特征。区域定位应该与区域的产业集群相结合,就目前来说,环北部湾的区域定位应该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上。

(三)形象传播

在形象传播上,我们应该在大环境的背景下繁荣环北部湾的文化事业,挖掘以古海上丝绸之路、壮汉民族文化的发展融合、区域历史名人事迹、生态环境等等作为文学或电影题材,进行传播。例如:扬州市制作电影《烟花三月》,在各省市的电视台上上演,既娱乐观众,又能传播扬州区域品牌和区域形象,更是直接地传播扬州的饮食文化,促进扬州饮食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建议,将大地飞歌之类的城市营销策略整合成环北部湾区域的传播策略,并希望做精做细,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还希望我们区域能挖掘出像“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样的民族声乐,在各类文艺节目中传播。此外,我们应该传播我们的特色农业品牌,以区域主体行为促进软实力传播。